中国联通明确物联网规划 产业发展提速
在今日举行的“2016全球网络技术大会(GNTC)”上,中国联通网研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总监胡云表示,中国联通蜂窝物联网将会在高可靠低时延、低功耗广覆盖两条路径同步演进,即逐步部署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的蜂窝物联网。另外,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联合主办的2016物联网开发者大会将于12月9日在北京举办。据悉,本次大会不仅吸引了微软、英特尔、IBM等国际巨头,也集结了不少物联网的前沿开发者。
综合中国通信网等媒体消息,据胡云介绍,联通将通过窄带提升功率谱密度(NB),多重重复编码的重传,低阶编码实现广覆盖;采取PSM省点模式、eDRX扩展动态接受方式实现低功耗;基于小数据包发送特征的功能优化、极低的激活比实现大连接;简化射频硬件,简化协议降低成本,减小基带复杂度来实现低成本部署。
对于未来联通蜂窝物联网部署,考虑到当前联通实际网络资源情况,拟采取900/1800MHz双频网进行部署,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超过80%的基站拟采用基于L1800的升级部署方案。
胡云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国联通在物联网领域内的关键时间节点:2015年2月份,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亮相巴展,原型机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2015年7月,上海联通建成全球首个NB-CIoT示范点;2016年上半年,联通在上海迪士尼进行了NB-CIoT预商用,广东等业务探索同步推进,建立OpenLab开放实验室,与主流厂商签署战略协议;2016年第四季度,广东开通首个标准化NB-IoT业务,9个外场实验局规模验证;预计2017年,中国联通将规模商用NB-IoT。
胡云解释称,对于联通网络来说,低频资源非常欠缺,目前基于1800M的LTE的站已经达到70多万站,这70多万站已经可以满足全国重大城市和少量农村的强覆盖。在这个基础上,只要基于LTE现有的升级,可以非常快的实现LTE的部署网络。也就是说目前LTE1800站址规模大于U900、G900站,4G覆盖远优于2G、3G,LTE1800已经实现全网覆盖。在覆盖距离和覆盖性能方面,N900是N1800的1.6-2倍,L900平均RSRP值比L1800普遍高10dB以上;成本上,新建900大于升级1800大于升级900。同时,胡云也期待产业链能够加快支持1800MHz NB-IoT。
业界认为,物联网是下一个“工业革命”,它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娱乐和旅行的方式。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将有340亿台设备接入互联网,其中物联网设备将占240亿台。未来5年,会有近6万亿美元资金投入到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上。
之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详解网络空间,他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把握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空间互联网等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趋势,构建物联网高度发达,无线、有线卫星各种方式灵活自由接入以及“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他指出,重点工作包括:一是建设“天地空海”一体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形成网络的无缝覆盖,多网协同通信,网间无感知切换;二是突破核心关键基础技术,加强低功耗芯片、传感器、轻量操作系统研发,突破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等关键领域技术,为一体化网络空间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加强数据的汇聚整合能力,激发创新协同效应、倍增效应,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四是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健全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安全信用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其中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云计算或者大数据、网络安全作为“万物互联”的基础,或最受市场关注。

欲知更多牛股,赶快加入证券之星官方交流QQ群【574254719】,进群请注明“牛股”
三川智慧:定位智慧水务龙头 智能表业务快速成长
三川智慧 300066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刘洋 撰写日期:2016-10-26
事件:公司发布2016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4.4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4.87%,扣非后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4.92%,业绩符合预期。
扣非因素影响单季盈利,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
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8.05%,实现净利润3978.72万元,同比下滑13.44%,主要原因是2015年三季度公司处置土地、房产等取得营业外收入1335.5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7.52%。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达到38.94%,较2015年同期提高约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智能成表销量占比提升以及高毛利的智慧水务系统收入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智能成表销量同比增长40.50%,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45.82%,单项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比重提高至35.44%,毛利率达到49.27%,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快速提升。
智能化战略持续推进,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水务龙头。
在国内外物联网建设提速的重要背景下,公司坚持智能化战略,一是重点围绕大中城市实施示范工程项目管理,为未来大规模融入“四表合一”工程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领先布局新一代物联网水表、积极投入NB-IoT技术研发创新,目前已在华为实验室、国外客户进行测试;三是面向水务公司及终端用户构建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水务云平台,提供包括管理软件与硬件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有望打造智慧城市入口。我们预计第四季度智能水表等各项业务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公司2016年主营收入规模有望超过7亿元,其中智能表与机械表全年的销售收入有望分别实现20%、5%以上增长,智慧水务系统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维持买入,目标价10.40元。
我们预计2016-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63/2.06/2.66亿元,EPS分别为0.16/0.20/0.26元,同比分别增长17%/26%/29%。物联网建设推动智能表业务增长,公司存在产业并购预期,维持买入,目标价10.40元。
风险提示:物联网建设进度放缓导致国内外智能表需求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