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暴跌后,举牌概念股跌势能否刹住?监管风暴还有哪些影响?
在管理层祭出多项措施规范险资投资A股后,A股以往炒作举牌的预期被突然打乱,相关举牌概念股也连续出现下跌。
1、监管风暴后,举牌概念股“裸泳”
时报君根据最新公开资料,系统地统计了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富德生命人寿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等6大险资背景的持股主体(华夏人寿虽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但很少举牌,故未纳入)所涉猎的举牌概念股近期的表现,发现上述股票调整幅度着实不小。
监管层的态度是举牌概念股表现的分水岭。 12月3日,一贯行事低调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会议上痛批“野蛮收购”,管理层对今年来险资举牌的监管风向发生变化,由于当时正值周六,A股并未开盘,对股市的影响尚未显现。而到了12月5日,这种影响立马显现,以中国建筑、万科A等为代表的举牌概念股大幅低开,股价开始出现暴跌。
实际上,自11月1日,恒大系涉嫌短炒梅雁吉祥等股票的行为在交易所的问询函中被动曝光后,市场对险资投资上市公司选择绩优蓝筹、长线投资的固有认知已受到一定冲击,相关股票价格已开始出现调整,举牌概念已不再一味上涨,保监会11月上旬对恒大人寿的约谈也表明了管理层希望险资投资资本市场应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原则。
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的6大险资背景持股主体明确构成举牌的股票中,11月以来接近半数股票最大跌幅超过20%,其中廊坊发展、嘉凯城此前因恒大系大举入股而遭遇爆炒的个股跌幅最大,均超过30%,原管理层与宝能系发生争端的南玻A最大跌幅亦超过三成。此外,恒大系涉嫌短炒的股票也跌幅巨大,栋梁新材、梅雁吉祥等股票最大跌幅接近三成。

2、举牌“光环”褪色连续暴跌后股价是否到价值投资区间?
由于近年来险资频繁举牌,举牌概念也成A股市场最主要的炒作主线之一,而今年的情况尤甚,在监管层明确规范险资举牌前,多数个股藉着举牌概念的“光环”,早已经历多轮炒作,累积了巨大涨幅,如廊坊发展年内自最低价的最大涨幅高达311.01%,嘉凯城、中国建筑这一数值分别达288.92%和141.22%,陷入股权争夺漩涡的万科A这一数值亦达80.49%。
然而,即便是经历连续调整后,多数举牌概念股相较年内低点仍存在巨大涨幅,而估值上普遍较高。
以万科A为例,经过连续下跌后,股价自年内最高价跌幅超过20%,但其动态市盈率目前仍超过20倍,达22.3倍,而A股市场曾与其并列为“招保万金”的招商蛇口动态市盈率为18倍,保利地产为11.9倍,为万科A估值的一半,同为举牌概念股阵营的金地集团高于万科A,为25.3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当前的规模已明显低于万科,规模与估值的背离明显异于A股以往常态。
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险资等主体之前瞄准的多数还是经营稳健、分红较佳的上市公司股票,意味着这类股票在估值上溢价或存在一定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估值给股价带来的压力。
3、监管风暴的另一影响不容忽视:险资资金成本可能降低
监管风暴后,此前热炒的举牌概念股“现形”,但影响并不局限与此。
由于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万能险,通过举牌上市公司得益的保险公司有着很强扩张此类险种规模的冲动,导致万能险结算利率在激烈竞争中被推高,但此番保监会表示必要时将继续降低审批利率的上限,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将大概率使得万能险整体结算利率下降。
国信证券最新研报亦表示,结算利率下降后,万能险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仍能保持一定竞争力。同时,对重大股票投资的强化监管和约束,既能让保险充当长期投资者角色,又能避免野蛮人行为,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共赢。 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由于万能险占比低,将受益于资金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