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发展,居民的汽车出行需求越来越高,且日益多样化。以乘法模式将闲置资源充分利用,与需求有效链接,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增加运力供给,凭借共享把新能源车续航力有限的短板站上有利发展位。共享新能源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佳补充方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代表着绿色环保、智能化、电动化的未来出行趋势。
以“让出行更简单,让生活更纯粹”为使命,将车与人、桩、位、网有效链接,小明出行是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在其他企业基于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纷纷抢滩布局的时候,小明出行已经在为未来智慧生活添砖加瓦。并通过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革新,正在从新一轮科技生态中突围,自成一极。
先手落子二三线城市,引爆市场“无人区”
放眼国内,多数汽车分时租赁品牌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作为目标市场,像Gofun出行、TOGO、北京出行等。然而与“投放大潮”不同,小明出行选择先将共享的火种带入合肥、郑州、南京等二三线城市。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背后,是小明出行的市场战略所在。
一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经足够多,而二三线城市依然是市场的空白区,且许多二三线城市没有地铁,事实上对共享汽车的需求更大,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一线城市体量大,竞争激烈,企业建立市场地位的周期长。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体量较小,更容易规模化,实现高覆盖率。
在用户体验方面,据南方日报发布的《共享出行正当时——共享汽车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裙车便捷对用户影响占比高达46%。由于公共停车位资源紧张,一线城市获取成本居高不下,用户只能定点取车、定点还车,并不利于用户使用便捷性。较之,二三线城市车位不缺且获取成本低,更符合汽车分时租赁的未来趋势“随取随还”。
当然,无论是几线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交通系统、地势条件以及政策,如果不做具体了解,很难打入当地市。小明出行在进入当地市场之前会详细调研,根据不同城市特点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具体决定投放车辆数量,配置多少线下运营人员。而在运营方面,小明出行也已经为未来的规模化发展做了铺垫,拥有强有力的互联网规模化运营能力,面对几百万用户平台也能保持稳定。
科技以人为本,为居民幸福感指数做乘法
深度依赖于互联网工具,多样化的线下运营场景,对于共享汽车企业来说,规模化的车辆投放并不是共享汽车企业的唯一竞争力,以用户体验为目的,科技运营效率及深度服务,更是其在出行革命下半场拿到领先权的关键所在。
共享经济平台真正的价值在于数据应用。小明出行,以用户行为、车辆轨迹、网点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运营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体系。实时分析、动态调配,保证在动态的车流潮汐走向和用户用车需求过程中,对网点距离、实时可用车辆数量、服务响应、应急保障等均有快速的响应。与此同时,基于多维度用户画像分析,小明出行通过智能硬件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比如在注册环节,小明出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仅仅2秒就帮助用户完成审核;对于不熟悉新能源汽车操作的用户,除了语音提示,还有AR提示,显示车内每个按钮的功能,无缝链接虚拟与现实,极具人性化。
此外,针对用户最为关心的押金问题,小明出行已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小明商城”菜单推出会员免押金服务功能,并即将于APP上线。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购买不同套餐产品享受不同期限的免押金特权,正体现了小明出行“不以用户的押金为目的,而以客户的使用体验为目的”的价值观。
在大数据应用、运营体系搭建及用户体验方面的资源和经验优势,使小明出行已经走在共享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的前列,引领智能出行方式的同时,成为未来智慧生活的重要部分。
打造业务闭环生态链,突破行业瓶颈“弯道超车”
一直以来, 车、桩、位难匹配是共享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瓶颈。虽然电动汽车整体能量转化效率优于内燃机汽车,但目前电动汽车在储能效率方面远远落后内燃机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没有想象的快。另外,充电桩资源短缺,并由于没有诸如充电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相关国家标准,各个车企都是自行制定相关内容,导致有的充电系统只能为某一种类型或品牌的电动车充电。显然,把车、桩、位结合是突破行业难题的关键,可究竟该如何做呢?
小明出行拥有优秀的团队基因,其创始人、CEO田海玉致力于出行领域十余年,拥有百亿级企业运营、供应链管理经验;COO江敏曾任江淮汽车新能源销售总监,有丰富的汽车发动机和整车研发、规划销售管理经验;CTO康国庆曾就职于金山公司,也是有着数亿用户的正点闹钟的创始人。他们认为,共享汽车行业具有发展周期长、关联行业多样化的特点,对汽车制造、充电服务、停车服务、维修服务等上下游进行深度整合,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生态,与相关行业政策及行业规范的完善与建设配合,是进阶共享新能源汽车终局的胜负手。
借助互联网的思维理念,小明出行把自己打造为唯一一家将共享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充电基础设施、共享车位资源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不仅做新能源汽车长短租、分时租赁业务,还将触角向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业务延伸,包括充电桩、停车位共享;新车和二手车销售、B2C、O2O业务及互联网广告;为主机厂、分时租赁运营商提供平台技术服务等。这样一个生态链的业务闭环,不仅将车、桩、位的有效协同,还有效应对共享汽车发展周期长的问题,保证利润来源。
2017年底,小明出行联合投资方世界氟化巨头“多氟多集团”,与国内最大的微型电动车企业知豆公司在“2017全球未来出行展览会”上,签订了不少于10000万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单。几乎同时,小明出行接收了江淮首期交付的500辆iEV6E电动汽车,这是一款刚上市就冲到销量排行榜前列的电动汽车,配置高且舒适性强。截止到目前,小明已拥有近15000台新能源汽车的储备。车辆上牌5000辆,并手握2018年1万台车辆资源。此外,小明出行在运营总部合肥,已经投放近1000辆新能源汽车运营,用户数超过10万,平台合作客户逾百家,同时,小明出行在郑州、南京、西安、武汉等二三线城市也有所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仅仅成立4个月,但是小明出行在2017年已经实现了盈利,无疑是2017年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两大热门领域的一匹黑马。据悉,到2018年底,小明出行将在全国20个市级区域投入共计12800辆共享汽车,服务百万用户。预计2019年,完成全国600万人口以上的主要二线城市覆盖。
对于未来,小明出行创始人、CEO田海玉表示:“将继续以客户的使用体验为目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满足普通群众灵动、便捷出行需求,不断刷新惠民高度和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