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潘刚如何打造伊利奇迹
来源:环球财富网
作者:佚名 2017-12-28 14:27:25
中金在线微博
他们往往不会站在前台锋芒毕露,相反,他们沉默内敛、谦逊为怀的个人特质和不屈不挠的专业精神齐集于一身……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如此描述创造卓越型企业的“第五级领导”。
这句话用在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身上再合适不过。登顶中国百佳CEO榜首、荣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率领企业摘得CCTV中国十佳上市公司……2017年岁末,潘刚收获一项项权威重磅大奖。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伊利的荣耀时刻,并惊叹于潘刚如此年轻能在实业里开辟一片蓝海,却少有人思考伊利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获奖的总是潘刚……
经得住诱惑专注主业
The Best or Nothing,是对一项事业的信念和担当,专注执着,精益求精。无疑,潘刚正是怀有这份执着的领导者,这也是他成功将伊利打造成中国乳业巨头的秘诀之一。
就像潘刚个人在伊利始终如一,他带领的伊利同样有着一颗执着的坚守之心。很多企业挣到第一桶金后,往往禁不住诱惑,盲目扩张,将链条扩展至赚钱最快的领域。彼时的潘刚虽然年轻,却有着张瑞敏、任正非等企业家的沉稳与克制。潘刚没有因为诱惑去做其它行业,而是专注于乳业,抓住液态奶发展的大好机遇,快速把液奶做大,并通过液态奶带动整个集团的成长。在这份专注下,潘刚给伊利定了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进入全球乳业20强、15强、10强,营收突破100亿、200亿、500亿……
时隔多年后,谈起当时的坚守与执着,潘刚说得很简单,就是“始终坚持乳业为主,坚定地把主业做好”。
力排众议抓住关键战略
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然有着关键时刻的决断力,在关键时期抓住常人看不到的战略机遇。
2005年,潘刚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与全球顶级品牌站在同一个平台,服务于北京2008年奥运。拥有战略眼光的超前者往往也是孤独的,因为大多数人还没有跟上他们的节奏,这种孤独任正非有过,潘刚也体验过。
在伊利集团的高层会议上,当潘刚抛出这一计划时,并没有他事先想得那么令人振奋,而是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没有人站在他这边,其他高管认为,以伊利当时的销售规模服务一项国际盛事,难度大、风险高、并不具备发展潜力。
面对质疑和反对,潘刚选择了先去做,用事实说话。在极力推动内部做好相关筹备工作的同时,潘刚多次前往北京奥组委介绍伊利。靠着潘刚的执着、伊利的品质和实力,在激烈的角逐中,2005年11月,伊利成功牵手北京奥运,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的企业。拿到入场券后,潘刚又带领伊利用三年时间对质量管理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进行全面升级,完成了“伊利即品质”的锻造。
潘刚为什么一定要拿下奥运?“我们不能让外国运动员背着牛奶来中国,作为民族企业我们有能力、更有责任服务好北京奥运会。”在那个孤独时刻,或许正是这份朴素的赤子之心成为了潘刚最强大的支撑。
成功没有捷径
许多企业做大之后,往往会患上大企业病;在辉煌面前,往往容易忘记最初的艰苦奋斗。随着伊利的快速成长,潘刚能否带领他的团队突破这一瓶颈?
2015年年底,有数据显示伊利已经进入全球乳业八强,在成绩面前,潘刚看到的却是企业潜在的问题苗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潘刚直指:我看到的更多是我们这个团队出问题了,各级管理人员也开始沾沾自喜,甚至一些中高层领导已经在找舒适的感觉,大家过去那种敬业务实的精神已经开始动尧开始松懈……
卓越的企业家往往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苗头出现的时候,潘刚毅然决定在企业内部开展“全员大反思”,他亲自梳理制定了反思问题清单,带领全员逐一对照反思。
让“全员大反思”,潘刚是最好的表率。在潘刚的字典里,没有“捷径”二字;在潘刚的职业生涯里,没有享受可言。他以亲身经历和数十年的感悟,告诉世人一个最朴素的真理:成功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第五级领导人并不是只有谦虚和平和,同样需要有无所畏惧的决心,一种为了使公司走向卓越而甘愿做任何事情的决心。对潘刚而言,荣誉是对过去的总结,他已开启了“登高莫问顶”的又一段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