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奶源是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是乳企良性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伊利集团为了从源头上确保乳制品的安全和优质,可谓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如今,在国内,伊利是唯一一家掌控新疆天山、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这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在全国拥有的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共2400座。
然而对于潘刚来说,这一切并不能满足伊利未来的需求,寻求国际优质奶源基地也是伊利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如今,伊利集团已经成功进军美洲、大洋洲、欧洲这三大在世界乳品产业中处领先地位的“板块”。去年年底结盟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Sterilgarda Alimenti S.p.A),看中的就是其属于奶源、技术、品控都很优秀的“全能选手”。
不过伊利更大的手笔留在了2014年的尾声。1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揭牌,这是中新两国一揽子合作中首个揭牌的项目,也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
这个已经被业内关注多时的伊利“南岛项目”,被视为伊利全球资源布局的一枚重要的落子。该项目位于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大区的怀马特市,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伊利集团上一期投资12亿元,以及本次新增投资20亿元人民币。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4个单元的建设,分别为:生牛乳深加工项目、UHT液态奶项目、奶粉生产及包装项目。其中,生牛乳深加工项目投资额为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整个新西兰最大的、科技含量最高的生牛乳深加工项目;UHT液态奶项目投入近5亿元,同样系新西兰最大的液态奶项目。
揭牌的4天之后,伊利集团为这个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项目在新西兰南岛举行了隆重的一期启动仪式——在毛利族舞者特有的呼喝声中,朱漆大门缓缓开启,4.7万吨产能的产品线正式投入生产。
业内专家分析,新西兰全境约42%的原奶产自坎特伯雷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乳业研究者称之为“未来牛奶谷”。而伊利本次的重资投入、贯通产业链的产能建设方式将有望形成集群效应,直接提升“未来牛奶谷”及这一地区在全球乳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给这个地区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想象空间,有专家表示,在未来,南坎特伯雷将有望成为地位可堪与“硅谷”相当的全球乳业核心区。所以当地奶农代表Wilma Van leeuwen女士非常欢迎伊利丹到来:“伊利的成功就是奶农们的成功。”
潘刚在现场的发言中表示“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是面向未来的。”他说:“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互联互通的亚太新梦想。伊利的互联之路,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在于乳业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在加速流动,用全球资源服务中国消费者;无形在于伊利‘全球织网’的战略布局对全球乳业的影响力在日益增强。而无论怎样,关于‘健康、洁净和生态’的标准,始终是伊利的初心和使命。”
同日,伊利集团与新西兰有136年的历史、南半球唯一的农业和食品专业顶尖研究机构林肯大学签署了乳业全产业链科研合作协议。双方第一步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乳制品的营养创新及安全技术研究。
美国新闻工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其风靡世界的著作《世界是平的》提出:网络时代填平了时空的鸿沟,让世界扁平,人与人不再遥远。如今,伊利则用自己“打桩”、“织网”的全球化战略,把自己从中国的一个点,与地球上另外的一些点连接起来,把世界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平面,让带着全球智慧、整合全球资源的产品和服务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就快变为“零”。
“乳品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国人健康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把这理解为‘健康梦’。”潘刚说,“质量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基石,也是乳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伊利明确了‘进入全球乳业5强’的新战略目标,这要求我们持续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使命,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同时,这也是一种责任,不断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使得他们享用国际高品质的乳品。”
责任编辑:zg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