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交通领域,百姓的出行将越来越高效便捷,同时也有利于管理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未来,还要继续推进实施“互联网 +便捷交通”专项行动计划,鼓励以市场为主体开展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
在日前举办的成都国际车展上,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应用多项新技术的汽车智能导航设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交通领域,百姓的出行将越来越高效便捷,同时也有利于管理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未来,还要继续推进实施“互联网+ +便捷交通”专项行动计划,鼓励以市场为主体开展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
随着打车软件的兴起,人们忽然意识到互联网也可以与交通如此亲密。未来新兴产业的互联网与传统的交通运输产业相碰撞后,将如何融合发展,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网络提供出行便利
“互联网+交通”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说。
其实,早在2011年底,“互联网+交通”已初见端倪。铁路推出了网络订购火车票的新举措,让百姓利用网络、手机,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火车票;民航行动更快,很早就实现了网络订票,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有的手机软件可实现手机购票值机,查看航班动态等功能;而大力推进高速公路ETC联网发展,则是公路方面推进网络化的措施。此外,人们平日出行开车也越来越离不开导航系统,这些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未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智能交通,将会使我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高效、舒适。对于管理部门来讲,还可以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预测出行规律和趋势,科学安排各项保障工作,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说。
融合催生新兴业态
关于交通,最近百姓出行最为关注的还是互联网打车软件的话题。
尽管这个市彻不尽成熟,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让百姓出行有了更多更方便高效的选择,这是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的必然。但一方面,政府通过“互联网+”的行政手段推进传统行业转型、鼓励创业的力度逐渐加大;另一方面,打车平台在改造传统出行方式中激化了新业态与旧制度的矛盾。
徐成光表示,交通部已专门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组,在十几个城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且翻译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的资料。目前已经形成了改革的思路,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各方面的意见。
“现在我们的出租车大都是以”巡游“的方式为主,当前涌现的专车服务,对于满足市场上高品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这种专车服务存在着私家车非法营运、平台主体责任不明确、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法律保障等问题,以及如何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撤境等方面的问题。”徐成光解释说。
目前,交通运输部的基本态度是,按照“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鼓励移动互联网和运输行业融合创新,鼓励在创新的平台上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在市场上能够开拓细分市场,建立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实行错位服务。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未来要推进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专项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以市场为主体开展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与物流信息服务。
人畅其行有序推进
想象一下,每天开车前用手机上网就能查询道路拥堵情况,避开拥堵;公交出行,上网就能知道下一班公交车还有多长时间进站;车上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地把你带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这些不仅能够节约时间,也能大大提高交通工具和道路的使用效率,减少能耗。
“其实推进”互联网+交通“,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公众更便捷出行、更人性服务和行业更科学决策的需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徐成光指出。
目前,按照中央和国家的部署,交通运输部加入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组,积极参与了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重要政策意见的制定工作。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政企合作模式的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科技示范工作。这项工作主要就是促进出行服务信息的相互开放与共享,借助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更权威、更高品质的出行信息服务。
二是积极用好大数据技术来支撑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决策。交通运输部正在推进开展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同时也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定位大数据和智能化分析技术,成为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撑。
三是在交通运输领域有序推进国家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工作。在城市智能交通、内河航道网、集装箱铁水联运、远洋运输等领域,推进开展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
四是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交通”新模式发展。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促进各类技术与业态的突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