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以来,便一直刷新着各种记录。做为一部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巨大成功似乎有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7月10日,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以来,便一直刷新着各种记录。做为一部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巨大成功似乎有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导语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频繁的被一只猴子刷屏。
7月10日,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以来,便一直刷新着各种记录。做为一部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巨大成功似乎有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事实上,一提起动漫,大多数人想到的肯定会是日本。但在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国产漫画也是深得人心,行业内也涌现出了诸如《魁拔》、《秦时明月》等在内的诸多“良心之作”。不过,对于这些作品来说,与较好的口碑形成对比的,是其票房的略显逊色。而此次《大圣归来》的成功“逆袭”则给中国动漫界带来了巨大的信心,相信中国动画的崛起指日可待。
《大圣归来》创票房奇迹鹿港科技拉出四个涨停
让不少观众始料未及的是,一部国产动画会在这个暑期搅动市常7月10日,《西游

记之大圣归来》上映,首日票房不足1000万元,但这部在上映之前尚默默无闻的影片,在之后的日子凭借口碑营销,票房走势猛拉长阳,不断制造各种纪录。
7月14日,《大圣归来》以超5300万元的单日票房成绩超越《熊出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单日国产动画票房冠军,7月15日单日票房6600万元,再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7月20日累计票房达到4.96亿元,7月21日凌晨突破5亿元,是迄今国货动画“票房王”。据业内预计,该片最晚于本周六即可超过《功夫熊猫2》的6.17亿元,成为内地电影史上票房最高动画电影。
《大圣归来》的大热,也令影片的投资方世纪长龙影视的控股公司鹿港科技成为最为直接的受益者。
7月21日晚间,鹿港科技披露201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42亿元,同比增长了3.28%;净利润6446.35万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上扬77%。中报特别指出,电影《大圣归来》在7月电影票房上屡创纪录,不仅极大提升了公司形象,并为公司下半年业绩带来了较多的收益。
二级市场上,鹿港科技被资金追捧,股价节节攀升。从7月17日至今,该股已经连续拉出四个涨停,短期涨幅近半。从7月13日复牌至今,该股自9.14元崛起,最新股价16.72元,涨幅高达83%。
事实上,《大圣归来》算是口碑带动票房的典型案例。今年暑期档,不少影片虽然明星云集,但品质令人担忧。《大圣归来》的上映,让不少观众看到国产动画电影的良心,他们自发为影片做宣传,还自命名为“自来水”军团。甚至一些经常发布盗版资源的公众号和网站,都呼吁网友去影院买票支持。
国产动漫业的尴尬
此次《大圣归来》的意外“逆袭”,也让国内众多长期处于“微利生存”中的动漫
投资商找回了一些信心:“中国也能制作出适应大众需求的动漫影片。” 这也让不少影迷想起了1999年令国人惊喜的《宝莲灯》。当年《宝莲灯》的票房也是一度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纪录,打败同期迪斯尼动画《花木兰》,至今仍是国产动画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宝莲灯》与《大圣归来》两部作品相差16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因为“中国动漫的好片子太少了,很少有适合成人观看的作品,缺少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国产动漫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动漫企业曾一度达到4600余家,专业人员近22万人,从业人员50余万人。
然而,国产动漫表面的繁荣难掩其背后的尴尬:国内各地相应政策号召开办的动漫基地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资格老点、质量高点的却鲜有能出作品的公司,能出作品的公司却很少能拿出来质量有保证的佳作。而由于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大多不被国人认可。
有学者用“市场大、政府热、企业急、品牌少”几个关键词,总结了当前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针对这一尴尬局面,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动画生产需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各地相继优化了扶持方案。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产电视动画产量继续走低,全年产量为411部(其中完结220部),较2013年下降13.4%。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动漫市场尽管经历了多年的快速成长,但始终难以跳出进口动画片大量涌入后形成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怪圈”。
美、日等国的动画片在本国已经发行并收回初期制作成本后,低价甚至免费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国产动画片无法收回成本,影响社会资本投入;没有投资,动画片只能低成本制作,因而国内动漫企业很长一段时期内难出佳片。
这种“经济怪圈”的直接后果是进口动画片大肆占领中国市常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怪圈”。
近20年来,这些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性,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在进口动画片的泛滥中,儿童潜移默化地以欣赏的眼光接受了其所表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两大“怪圈”冲击下,动画衍生产品80%以上的市场价值流向美、日动画形象,中国动画产业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摆脱“低龄化”至关重要
实际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动漫业消费面定位狭窄,成人市场长期被忽视。
成年人是一个巨大的尚未得到开发的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爱奇艺2014年《中国动漫指数报告》显示,7岁~13岁儿童仍然是国产动漫的主流观众,比例达到46%;18岁以上动画观众虽有所上升,但“低龄化”仍然是我国电视动画内容生产的主流形式。
《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低龄化”已经成为阻碍国产动画市场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全龄化”的动画生产能够吸引更多观众,正逐渐成为动画内容生产的主流趋势。
与国产电视动画相似,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也在探索“全龄化”路线。
2014年票房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国产动画电影达7部,上映档期多集中在暑假。相比2013年5部的产量和2010~2012年每年只有一部超过5000万元票房收入的情形,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可谓表现不俗。
而要想告别低幼化,脱离对电视动画的依赖,主题的转变十分重要,能把成年观众吸引到电影院里的动画片,主题上首先要有深度。《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介绍,影片其实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里摩根·弗里曼演的那个老黑人被关了四十年后,由当年的顽劣街头小流氓,变得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和格格不入。受此启发,我们设计了被如来压了500年的悟空也基本丧失了斗志,不再是个大英雄,是内心有大爱、执著信任英雄和正义的唐僧,让悟空找回当年的勇气,通过救赎别人找回自己,成长为一个‘超级英雄’。”这样的主题,显然针对的不只是10岁以下的孩子。
《大圣归来》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对国产动画电影一直以来的印象——“低幼化”、“小儿科”、“粗制滥造”。它无声地告诉国人,动画并不是取悦孝子们的娱乐品,它与真人电影一样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甚至比真人电影有更多的表达空间,打破现实表达手法的桎梏,用更多元、夸张的画笔,描绘更大胆的想象。
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显示,《大圣归来》观影用户的年纪集中在25岁上下,这表示,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接受“动漫电影不仅是给孩子看的”,同时,那些被欧美和日本动画滋养长大的一代,如今成为大圣“自来水”的主力军。
而《兔侠》导演马元则认为国产动画确实长期被外界误会为“就是给孝看的”,但近期国产动画之所以能有好的表现,恰恰在于“既照顾了小朋友的接受能力,不至于一些情节、一些设置看不懂,同时又注意往外扩展,把低幼的缺点改过来,多向合家欢的方向去靠拢”。
比票房更可贵的是民心
说《大圣归来》是被影迷捧红的,这一点也不为过。
影片导演田晓鹏透露,这部酝酿了8年的电影遭遇投资方撤资,田晓鹏自掏腰包拍完

时已经囊中羞涩,没钱宣传了。《大圣归来》定档7月10日,面对的是宣传马力十足的竞争对手《栀子花开》和《小时代4》。
然而,预想中的“寂寞大圣被小鲜肉碾压”并未发生,《大圣归来》在粉丝的口耳相传中不仅“活了”,而且“火了”。影院排片少,导致慕名而来的观众一票难求,更添了几分求而不得的神秘。
在不断扩大的“自来水”队伍坚持不懈的动员下,《大圣归来》变得家喻户晓。媒体称,该片第二天的票房比第一天涨70%,第三天又比第二天涨了40%,3天过亿,导演田晓鹏都被吓了一跳。到了黄金时段,《大圣归来》的放映厅里座无虚席,原本定于周末下线,也因后期爆棚的口碑和人气而持续加映。7月21日该片票房已突破5亿人民币,豆瓣网上的评分稳定在8.8分,成了叫好又叫座的“黑马”。
另外,《大圣归来》的火热还创造了一个新的网络词汇“自来水”,意思是“自发组成的自费水军”。从制作方在b站(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动漫氛围浓厚,可以说是漫迷必知必上的网站)发布片尾曲《从前的我》开始便点燃了广大漫迷的热情,此后每天都有《大圣归来》相关视频上榜,热火一路蔓延至微博、朋友圈等各大社交平台,各路网友乃至动漫业界专业人士倾情推荐。这批“自来水”成为大圣的救兵,以上映首日9.27%的排片率在《小时代4》、《栀子花开》等热门电影夹击中逆势而上,凭借优良的口碑与上座率倒逼影院一度把排片提高到24.93%,这是广大热爱国产动画电影的观众促使院线给予国产动画电影“史无前例”的待遇。
客观而言,正如田晓鹏对《大圣归来》的自我评价“作品的完成度较高”一般,它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与不足。但如此高的市场接受度说明,国人对国漫的爱意未熄,只是潜藏在心底,一旦遇到《大圣归来》这样的片子就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
其实“自来水”早在影片的创作阶段就出现了。路伟透露,去年《大圣归来》缺少资金时,他为这部影片发起众筹,3个多小时就募集了超过500万资金,一周后筹到780万。“这里面包含了89个家庭、109个小朋友。这些家庭成为这部电影最忠实的种子观众,一直关心着进展,每次有新消息发布,他们都会拼命转发。”
更多的“自来水”出现在19个城市的近200场点映之后。“看过的人都说好。”路伟说,电影正式上映后排片不理想,立刻就有“自来水”自发包常
自称《大圣归来》民间粉丝团的微博账号“水帘洞大圣自来水公司”转发了大量与电影相关的内容,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今天你面圣了吗”。有“自来水”留言称:“掏着电影票的钱,操着做宣传的心,我也是醉给自己了。”
“自来水”能够捧红《大圣归来》,说到底还是因为观众看到了制作团队的投入和诚意。多年来对国内电影业的痛心疾首,令观众为国产影片任何一点细微的成功而真诚捧常
当然,也有人指出《大圣归来》中存在遗憾和瑕疵,有人怀疑“自来水”的纯粹性,甚至在网上引起论战。网友“张翔”认为这不是坏事。“起码证明,这年头电影圈包括从业人员还有影迷,都还是有那么点态度的。”他在知乎网上说。
挖掘中国“超级英雄”的价值潜力
此外,“孙大圣”再度横空出世,在令人看到了中国动画产业希望和路径的同时,
更看到了发掘文化经典的无限可能性。 仅从票房这个纯经济指标讲,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也颇有横空出世的味道。
2003年,中国电影只有10亿元票房,只有美国的1%;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296亿元,接近北美电影市场的45%-47%。十多年间,票房一直保持着3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在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文化英雄”方面还乏善可陈。
中国的动漫观众,谁不对日籍的奥特曼、机器猫,美籍的钢铁侠、绿巨人耳熟能详?掰着手指数数本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漫画人物,多数人还是会想起50多年前创作的《大闹天宫》里的“美猴王”。
反观第一电影大国美国,无论是本土作战,还是拓展海外,特别是他们非常重视的中国市场,打出的牌之一就是用好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形象,比如功夫纯正的熊猫、讲一口流利英文的花木兰。
但这些影片中,虽然中国元素触目可见,核却还是美国文化。
在田晓鹏看来,熊猫阿宝就是一个纯正的美国人,他的肢体语言是含蓄的东方人物不会具有的。《花木兰》里对中国山水、人物的刻画颇有东方神韵,但情节上花木兰与任何一个迪斯尼创造的公主没有区别。
“中国动漫电影需要有电影产品本身的娱乐属性,更要有东方文化自己的态度。”田晓鹏把《大圣归来》视作对这种态度的阐释,“尤其我们的故事内核是《西游记》,可以欢乐,但不能戏说。”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光西游记就有无限空间。这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为当下提供了很多可以转化为形象椽笔的宝贵资源。
在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嫁接的过程中,《大圣归来》不仅国内看好,海外同样看好。据悉,电影《大圣归来》已经与亚洲周边多个国家签署了出口协议。此前,它还在戛纳以210万美元创下了中国动画海外销售的最高纪录。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中国致力建设电影产业大国和产业强国时,我们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电影文化尊严和电影文化品格。“说到底,各国强势IP的传播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说。
《大圣归来》到底还只是一部电影。但细想想,哪个国家的少年记忆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孙大圣”?就是一个个儿时的超级英雄,让一代代人完成着对人生和文化的认同。
对于中国电影,或者更广义的中国文化来说,更多的“超级英雄”的到来才是大家的期盼。
对此,华沙电影节主席斯塔凡·劳丁说过一句话:“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讲,其实你们有十三亿个故事可以讲。”
《大圣归来》成功了,但中国动画电影的前路仍然云遮雾绕。有中国影评人认为,好莱坞化等于商业化,约等于成功。但迪士尼金牌制作人比尔·伯顿坚持:“中国动画电影除了具有娱乐属性之外,还应深挖东方文化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