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表示,要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计算投入产出比和资金回收年限,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资金回收年限长,少则15年,多则20多年,钱什么时候回来?所以要从长计议,计算好投资回报,防止资金沉淀。”
日前,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出席“2015第二届中国中部(九江)红木家具博览会暨中国互联网+长江发展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李毅中提出,江西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未来5至10年的需求预测,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尽可能准确的规划依据。
8月29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出席2015第二届中国中部(九江)红木家具博览会暨中国互联网+长江发展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中国经济网记者郝红波/摄
江西欲五年“联通”长江经济带
今年5月,江西发布《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打通战略通道,构建联江通海综合交通格局。
根据设想,到2020年,江西将形成“两横一纵”高等级航道网络,通航里程约8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铁路覆盖87%以上县,快速铁路覆盖68%以上县;航空运输网络覆盖全省96%人口、94%县城的航空服务能力。江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今年将达到5000公里,明年达到6000公里。
李毅中认为,这一布局抓抓联互通、水陆统筹,进而与长江经济带相连,纳入对内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
大数据 “摸底”交通物流需求
在重点任务的制定和实施层面上,李毅中建议“周密筹划,注重效益”,一是运用大数据充分调研,二是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
李毅中说,开展水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摸清”物流和人流。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回收期长,需要长远规划、分期实施。规划既不能落伍,建成后过两年看落后了;又不能过分超前,导致资金挤压。这就要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做尽可能相对准确的预测。
“适度超前也可以,但不能太超前。” 李毅中说,“2014年江西术物运输是15.2亿吨,客流量是6.1亿人次,GDP是1.57万亿人民币。到2025年是多少?规划时要尽量准确,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做预测,不是过去那种预测方式,现在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结合起来。”
“云计算”水陆空运黄金组合
让不同运输方式形成最佳组合,则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江西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把构建联江通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放在了突出位置。水陆空在运输半径、平均速度、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设计效率高、成本低的组合方案。
李毅中表示,要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计算投入产出比和资金回收年限,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资金回收年限长,少则15年,多则20多年,钱什么时候回来?所以要从长计议,计算好投资回报,防止资金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