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在联交所正式挂牌不到一周,融信中国(3301.HK)便马不停蹄地启动了新的融资项目,宣布公司2016年第一轮债券成功完成募集计划。在近期接连不断的资本补血与IPO成功挂牌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冲击下,融信中国的本期债券认购火爆,不仅触及了超募配售的上限,而且票面利率也从20多天前的6.4%下降到6.2%。
2016发债首演受热捧
根据融信中国发布的最新公告,公司2016年首期发债计划圆满完成,成功募集资金13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6.2%。
根据此前发布的债券募集计划,融信中国本轮发债的集资底线只设定在5亿元规模,同时附加不超过8亿元的超额配售权。由于认购火爆,该批债券最终获得了超过原定募集计划两倍以让的超额认筹,鉴于投资人认购活跃,主承销商和融信中国选择按原计划的上限行驶超额配售权,因此最终的发行规模达到了13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融信中国的本轮债务融资不仅得到了投资人的热捧,而且其票面利率也较20多天前的2015年最后一轮发债时明显下降。在分析人士看来,此举意味着投资人对于融信中国上市后的信心显著增强。
公开资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去年12月24日,融信中国完成了2015年、同时也是其IPO之前的最后一轮债务融资,当时的发债融资规模为12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6.4%。这意味着,短短20天的时间,融信中国两批同级债券的票面利率便由6.4%明显下降到了6.2%。
“而事实上,即便是上期6.4%的票面利率,在同期的公司债市场也仍然属于较低水平,而这次的融资成本则更低.?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虽然只有0.2个百分点,但这种变化在相对风平浪静的债券市场上并不多见。20天的时间里,票面利息就出现了明显下降,此举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是它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即投资人对于融信中国的信心正在增强。” 上述分析人士说。
在该分析人士看来,由于公司债的定价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最终定价的高低直观反映了市场对于发行人风险等级的判断,票面利率越低,表明投资者普遍对发行人的业务发展前景越看好,反之亦成立。因此,从6.4%到6.2%的微妙变化,实际上也反映出市场对于融信中国业务信心的增强。
财务成本骤减释放利润空间
投资者的这种信心到底从何而来?财务资料显示,经过IPO前后连续几轮的大规模融资,融信中国的资金链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融资压力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更是骤减,这无疑给投资人更多的底气。
“尽管融信中国的资本运作能力明显降低了其融资成本, 但即便如此,相比债券和股票类等直接融资工具,信托类的间接融资工具成本仍然要高出不少, 而在成功上市之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将让公司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大幅降低,而这是融信中国上市的最大红利。”分析人士说。“房地产开发业是一个资本高度密集型的产业,从拿地到开发,整个过程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尤其是如何降低融资成本问题,对于开发商而言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因为此举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最终利润。”
上述分析人士预计,在上市成功后,由于资信升级,融资通道大开,融信中国将有效降低对信托融资渠道的依赖,降低信托融资比例, 更多地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寻求股权和债务融资,此举将大幅降低公司未来的融资成本,为将来的业绩释放留出更多的利润空间。因为未来省下来的融资成本将直接转换成公司的利润,这相当于融信中国多出了一个巨大的新利润增长点。
“就融信中国而言,其发债融资的成本要较信托融资低4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相比信托融资,每10亿元的债务融资就能帮融信中国每年省下4000万元的财务成本。” 上述分析人士说。
克而瑞研究中心刚刚发布的一份题为《上市破局,融信解开镣铐跳舞》的研究报告也认为,成功上市标志融信中国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可以预见,上市对于融信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