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在一个技术驱动型的世界中,任何一种新技术都有可能给生活方式、产业模式带来一次颠覆。不用说遥远的三次工业革命,单就互联网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足以说明问题。从被动观看电视到自主点播内容,从展示信息的窗口到内容创新的平台,从单纯的销售硬件盈利到大屏系统化运营,互联网电视不仅改变了用户的观看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变革了电视行业的运转模式。
互联网电视不再是制造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通过系统搭建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利用垂直化的内容版块切入用户生活场景,开发更多服务方式,打造更长的产业价值链,最终成为一个集内容、服务、流量为一体的大屏入口平台。无论酷开、小米等互联网电视企业,还是创维、海信等传统品牌,都在围绕大屏入口持续创新。
用户持续增长,电视内容需要多元化
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产品功能的多样化以及服务愈发智能化,互联网电视等OTT产品销量渐长,用户猛增。艾瑞咨询发布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OTT用户规模已达1.4亿;2011-2016年,复合年均增长为90.4%,而同期移动网民增长则为14.1%。可见,以互联网电视为主导的OTT行业,正在成为移动端之外又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流量入口。
值得探讨的是,在这1.4亿用户规模中,有很大一部分既是移动用户也是互联网电视用户,他们习惯了移动端海量内容和多样服务后,可能抱着追求新鲜体验的初衷,把信息接收习惯转移到互联网电视上。那么在失去最初的新鲜感后,互联网电视平台靠什么留住这些用户?抱着开放的互联网精神,吸收更多合作伙伴,深耕多元化电视内容,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优化用户体验,打造更多特色服务,让用户得到与移动端一样便捷、人性化的体验就是答案。
基于此,互联网电视行业掀起一场内容争夺战,通过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不断丰富内容,小米、TCL等电视企业概莫能外,但在深耕内容这条道路上走得最彻底的是酷开。虽然酷开不是最早的互联网电视企业,但其战略理念和发展速度却让行业为之侧目,它通过“大内容战略”广纳合作伙伴,如今已经与来自不同领域的16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乏腾讯、爱奇艺等建立资本合作关系的大咖,搭建起覆盖影视、教育、购物、运动健康等七大内容体系,可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内容需求,不断提高品牌忠诚度。
实现大屏运营,需强化系统层面建设
之所以提到酷开,其独树一帜的“大内容战略”引领内容争夺战并在生态化模式外开辟另一条道路,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酷开在丰富大内容的同时还不断强化系统建设,利用不断升级的系统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逐渐摸索出大屏商业化运作方式。
实际上,持续丰富电视内容只是沉淀用户流量的一种手段,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大屏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因为除了付费购卖这种方式外,内容自身很难再衍生出其它盈利方式,只能说是商业化运作的初级阶段。而利用电视系统把内容分为不同版块,再通过大数据技术为用户进行智能化推送,让用户第一时间看到需要的内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与内容场景相符的商品、服务推送,甚至是推荐广告主的信息,这样就能根据不断更新的电视内容衍生出多种服务模式,而这些正是酷开在做的事。
如今,酷开已经推出最新的6.0系统,在用户体验、系统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内容呈现方式上,酷开6.0系统通过瀑布流的方式,方便用户找到想看的内容。它还升级了大数据技术,通过用户模型分析出用户想要什么,及时为用户呈现出所需的电视节目、服务或者商品。这既实现了内容的自身价值,也借此打造了商业运作方法,在升级用户体验的同时为内容合作伙伴、广告主增加了曝光率。
时下,BAT三巨头在OTT领域都有所布局,他们本身是内容制造者同时还是资本大鳄,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电视企业怎么办?除了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外,就是要通过系统建设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在大屏入口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酷开这种内容体系、系统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是比较适合行业发展形势的,其大屏商业化运作前景也被业内人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