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匹配贯穿委外基金 银行自设门槛不再“任人唯亲”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璐庆宋易康 2016-08-11 08:53:33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对于合作机构的挑选,银行普遍对基金券商设有准入名单即“白名单”。记者从某国有大行了解到,该行委外资金一部分在私人银行,一部分在资管部门。银行的中台协商部门会联合风控部门等一起制定准入名单,只有进入准入名单该行才可以做。在与机构商讨定制委外专户的过程中,银行会将基本的准入要求发给机构,机构根据准入要求做定制化方案,包括收益率要求,配哪些券种,对未来收益率的测算,基本配置和交易策略等。
“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你的产品、风控等都是满足人家的要求。专业机构也会对此进行相应的评估。”上述北京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说。
“有些银行可能会采购像晨星这些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服务,银行总行会自己建一个模型,定期来筛样金。会有一个核心产品库,现在大的银行会用自己的研究人员来建模构建核心产品库,首先就是要争取你的产品能进银行的核心产品库,才有跟银行合作的可能。”有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随着委外愈发市朝,股东关系也开始不那么“牢靠”。
所谓股东关系,是指银行委外资金专门投资银行系基金的现象。这种支持自家银行集团内部基金子公司的现象曾一度很普遍。但随着市场发展和委外市场日趋成熟,银行投资选择也更趋多元。
一位股份行资管部副总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银行对集团内部设基金子公司都十分照顾,如果监管上对关联方没有限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管理能力又不太差的话,都会选择支持自家基金子公司。他认为,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银行资管契合度更高,行为习惯上更一致。此外背靠银行这座大山,万一流动性出现问题,集团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但关键因素还是基金公司的实际管理能力。以一家体量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虽然也下设基金公司,但由于基金子公司规模小,所以银行委外资金选择了非银行系的传统大型基金公司合作。“父亲和儿子”只是在低风险的货币基金领域保持了合作。
“简单说,就是如果你的投资能力不行也不能给你,还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说白了还是看投资能力。不会说因为你是我的子公司就一定要如何,只是说同等条件下我会优先考虑。”上述银行系公募部门副总亦坦言。
收益、风险考量
在当前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在3.5%-4%区间的大环境下,银行委外对收益率会提出怎样的要求?基金公司又是如何满足的呢?
“投资者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投资业绩、没有给客户提供好的回报,客户也不会选择你。机构来买的时候,对基金契约里的流程、风控、投资肯定都是会考核的。”上述沪上公募副总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私下交流时也表示。
事实上,由于债券市场的行情波动,银行对于委外市场的投资收益率也一直变化。上述股份行资管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银行不会提特别离谱的收益率要求,目前业内对委外的收益率一般是4点多,上5%的情况已不多见。而银行理财端发行价格也多在3.5%~4%左右,所以赚不了特别多钱。
如果银行对收益率要求过高,就会促使基金公司管理人加杠杆从而引发风险。在定制合同时,银行会给委外投资杠杆率设定上限,以上述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该行最高杠杆率上限是2倍。但在实际项目运行中杠杆一般只有一点多。原因是当前整个债券市场波动较大,杠杆加得越高,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此外,委外管理机构自己近期也在主动缩减杠杆。
除了风险与收益,记者发现,“有来有往”,“智慧投资”也是银行在委外合作中常打的小算盘。“除了委外资金投资合作,银行更期待能够把基金公司的钱拿来银行做托管业务。另一方面,银行在合作中会有意识地组织专业团队学习投资策略、储备专业人才,应对大资管时代的挑战。”上述银行资管人士表示。
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也指出,过去的模式是银行将资金委托给投资管理人管理,而没有别的诉求。但现在更多银行希望通过委外的业务不仅仅获得预期收益,更期望在业务过程中培养银行自己的团队。因此银行对投资管理人的研究服务,业务中双方团队的融合看得更为重要。
理财新规下新趋势
银行理财新规渐行渐近,银行委外资金监管有何变化趋势?某股份银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和原来一样,监管机构近期对银行委外资金还没有做更多具体指示和要求。
实际上,银行委外市场受制于两套监管体系。一方面委托方银行资管处于银监会监管体系之下,而与银行合作的基金公司则是受到证监会监管。在日常合作中,二者是否会出现政策打架的情况?
对此,上述银行资管负责人告诉记者,证监会对于信托以外的非银机构监管要求比较细致。而反观银监会,对银行理财的征求意见稿一直没出,所以相对管理要求没有那么细化。所以在实际业务中,他发现,凡是证监会对机构的要求,银监会都能满足。
但随着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下发,正式规定落地在即。记者采访了解到,银行委外市场也会受其影响,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正在讨论中的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显示,投资非标不能通过信托以外的其他通道,此外对银行资金投非标资产做出了一定限制。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银行资管行业的一个共识是:未来理财新规落地后,非标投资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这就促使银行不得不扩大标准化资产投资规模。
“随着大量非标资产到期,银行会有很多资金找不到合适去向。这会使得银行加大标准化资产的配置力度。目前银行业内大家都想尽办法做大标准化资产,一方面通过银行自己想办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委外机构。所以预计银行对委外需求会进一步加大。”上述银行资管人士指出。
此外记者了解到,委外规模变化也并非只取决于监管因素,在监管新规尚未落地前,市场因素是主导银行委外规模的主因。“今年三月份之后,债市比较震荡。银行理财没地方投,委外机构也没有更高的资产可以投,所以一些机构后来就不是特别愿意接新资金了,基金机构也在控制规模,全市场都缺资产。银行委外资金只不过是银行将自己的投资压力转嫁给了基金。”他指出。
共 2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