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出口有望“零突破” 行业想象空间巨大
字体:小 中 大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大咖盛宴与你共享!马上加入
“铁改”步伐加快 高铁板块订单饱满
记者获悉,未来铁路投融资改革的步伐有望加快,对社会资本进一步松绑、让其加速进入铁路投资建设领域将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随着改革的深入,铁路投资和建设有望驶入快车道。
此外,铁路需求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10月份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12.1%,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7.4%。其中,国庆期间动车组客流同比增长26.5%。
对社会资本进一步松绑
11月4日出版的工人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在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特别谈到了铁路建设问题。他说,我们国家到现在铁路运营总里程只有10万公里,美国是25万-27万公里,如果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均铁路里程很少。应该说,铁路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我们下决心把铁道部变成铁路总公司,既实现了政企分开,也使铁路作为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融资,让社会资本进入。当然要保证铁路的运行安全、国家的安全。修铁路是有回报的,有很多社会资本愿意进来,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速铁路在薄弱地区的发展。
从上述讲话来看,如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铁路投融资改革方面值得期待的一大亮点。
此前,李克强总理还曾多次向海外推介中国高铁,力挺高铁出口。10 月12日,李克强在与泰国总理共同出席在曼谷举行的中国高铁展开幕式时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两国加强铁路合作。10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会见澳大利亚总督时,就澳正在研究的首条高铁项目再次推介了中国高铁技术,希望双方探讨开展合作。业内人士认为,总理两度向海外推介中国高铁,表明高铁已成为中国高端技术输出的代表,未来高铁走出国门的潜力巨大。
就国内来看,高铁发展的空间也在进一步打开。继8月份首轮铁路车辆招标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于10月22日晚间发布第二轮车辆设备招标公告,涉及金额约610亿元。加上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接连公告的超过200亿元大单,市场对整个铁路板块的预期持续好转。
四季度铁路投资“井喷”可期
根据8月上调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从原定的6500亿元提升至6600亿元,其中铁路基础建设投资为5300亿元,而在明后两年铁路项目投资总计还要完成1.4万亿元。另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铁路基础建设投资仅完成3287亿元,占全年总规划的62%,这意味着四季度必须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投资,才能完成今年余下的近四成规划。
另有资料显示,今年1-9月地方铁路完成投资14.04亿元,同比增加10.44亿元,增长289.2%,投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强调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同时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随后,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对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进行研究,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目前,浙江、江苏、山东济南、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多条铁路规划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中国证券网记者,虽然地方政府的资金较紧张,但是都意识到铁路的重要性,现在对地方铁路的投资很积极,尤其是获得城际铁路建设主导权以后,对城际铁路的建设开始提速。但他同时指出,虽然地方铁路投资增长很快,但其基数很小,很多地方的城际铁路还在规划阶段,未来几年估计会有井喷式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仍在推进过程中,铁路投资的主力仍在铁路总公司。因此,完成铁路投资的全年计划,仍要看四季度铁路总公司的力度。但只要按原定计划进行,四季度铁路投资建设的“放量”增长仍可期待。
记者从中国北车等方面了解到,目前铁路机车公司订单非常饱满,工厂正在“加班加点”赶生产。中国中铁前三季度新签订单532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铁路订单同比增长201%。另外,晋西车轴马钢-晋西轮轴项目将争取于今年底试生产,达产后正常年营业收入为30.1亿元;西北轴承铁路轴承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程建设,地铁轴承已与有关厂家多次沟通、将装车试验。(.中.证.网 .于.祥.明)
共 15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