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调查:种业“富强” 尚需体制“动刀”
字体:小 中 大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大咖盛宴与你共享!马上加入
对策土地流转探索利益共享
面对基地不稳定的问题,无论是张掖还是南繁,从政府到企业都无计可施。对此,一直扎根种业基地一线的宁红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即推动种子基地“土地流转”,以达到“外部成本内部化”。
事实上,上述《意见》对这一点也有所述及: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宁红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种从去年春节过后便开始谋划土地流转,去年下半年开始运作和协商,今年3月份开始正式进行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甘州区党寨镇的三个村,大约流转了6700亩土地,租金为1060元/亩,“土地流转一方面是顺应形势,因为现在劳动力越来越少了,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也有利于实现规模化,便于加强管理;同时,土地流转对基地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发展也有好处,解决基地不稳定,争抢基地的问题,”宁红海表示,“这两年市场不景气,农民的意愿高,土地流转的难度也相对较小。”
参与中种土地流转的烟墩村村支书郭尚玺告诉记者,“村里除了40个大棚,所有的土地都进行了流转,以1060元/亩的租金,每家每户10亩地计算,这样光是流转金就有10600块钱的收入,再加上小两口外出打工,一年怎么也能有个7、8万块钱的收入。而且平均算下来,在土地流转后,今年每亩地的收入要比去年高出四五百块钱,周边几个没进行土地流转的村都很羡慕我们。”
但是,面对农户的欣喜,宁红海却只能报以一丝苦笑,“目前来看,土地流转后,一下子实现机械化还有很大的难度,因为不等于把土地流转完就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有几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是地块一定要相对平整;第二是地块相对集中,要够规模,即使不适合大型机械化,也要适合中型机械化,如果地块过于分散,机械进不去;第三是道路的问题、管网的问题,而且西北地区浇地是用祁连山雪水,这又涉及到水渠的问题,所以,渠系、道路、电网都要配套,这样才能基本实现机械化。”宁红海表示。
而为了在土地流转后实现机械化,中种为此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宁红海坦言,“今年我们从人力物力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土地平整到渠系配套,这些投入都是非常大的。在土地平整的过程中,很多地势高的地方,上面三四十公分的熟土层必然要遭到破坏,这样一来还要进行土壤改良,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我们算了一下,土地流转一亩地总的投入要5000-6000元钱,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而且在土地流转的第一年,我们的产量实际上是下降的,因为土壤改良要用三四年的时间,有几百亩土地肥力欠缺,减产幅度很大甚至绝产,企业也遭受了很大损失。”
基于此,虽然目前张掖市种业企业众多,有意向进行土地流转的企业也很多,但绝大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市农业局拿到的一份2011年10月20日做的《张掖市玉米种子生产企业土地流转意愿调查统计表》显示,在当时统计的21家企业中,有13家企业有土地流转的意愿,意向企业也都做了2012年土地流转的计划,可至今为止,实际进行了土地流转的只有中种集团和奥瑞金种业两家。
宁红海对此表示,“土地流转肯定是大势所趋,但在缺乏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所有成本均由企业承担,压力非常大。国家既然大力鼓励土地流转,那么就要实质性地予以支持,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由于在三亚市警卫区的基地可能“朝不保夕”,辽宁省农科院今年在乐东县黄流镇租了一块基地,“这次是租的农民的,租金是1030元/亩,一下子签了30年合同,也是希望能把基地稳定下来,”姚峰告诉记者,而被问到基地不稳定的问题是否能就此解决时,他说,“这次都被公证了,应该没问题,那边都是这么搞的,但就怕哪一天国家政策有变。”
为了稳定育种基地,海南省政府近年来也在推进5万亩南繁核心区建设。国家南繁办提供的资料显示,省农业厅组织编制了《5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和实施方案。规划以征地和划拨方式建设5万亩南繁育种南繁科研核心区。总目标是把核心区建设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转化效率高、服务全国的中国南繁种业高地。总规模5万亩,其中:三亚市片区17248亩,陵水片区32752亩。总投资211.7亿元,其中:征地补偿181.2亿元,工程建设30.5亿元。经多次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沟通,目前规划和实施方案已进入决策阶段。
但是,南繁核心区建设规划自去年8月份编制以来,至今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资金短缺也令各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将来进入南繁核心区不抱太大幻想。姚峰表示,“像我们辽宁省,它将来不可能再拿出几千万让你进入到核心区里了,我们这个基地,投入大概是860多万元,下边那个基地,买地花了1600万,建楼花了2000万,添置技术设施又花了不少钱,所以即使将来南繁核心区建成了,财政也不可能给你拿那么多钱让你进去了!”
政策亟需中央支持化解难题
事实上,上述《意见》对于当前种业基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例如对于南繁基地,就明确提出包括科研用地优先倾斜、投资机制多元化、国家补贴基础设施等诸多设想。
但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各基地政府和企业最为期待的还是国家补贴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张掖的调研临近结束时,当地农业局官员正动身前往北京,希望争取国家发改委就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尽快批复,并力争年内顺利启动。
“在政策和财政扶持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大对国家玉米制种基地核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张掖玉米制种面积占全省的70%,年产种量占全省的80%,是甘肃建设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的核心区,建议在项目投资比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张掖给予适当倾斜和扶持;另一方面,应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张掖是典型的制种大市、财政穷市,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难以为国家基地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建议在制定投资来源时,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难处,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投资比例,我们期盼中央财政投资比例以占到总投资的90%以上为宜,尽可能降低或取消地方财政配套投入;同时,应该推动落实种业专项奖补政策,拿出一部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专项用于种业发展,通过给企业贷款贴息或对农民补贴等形式支持种子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四化’种子生产基地。”张掖一位政府人士表示。
在南繁基地内,人们更期待国家对于基地建设能出台一个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方案。姚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南繁育种基地虽然列入国家粮食、种业发展战略,但还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顶层设计、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项目和资金也缺乏投融资通道,建设投入少,分散粗放,之间缺乏互动,随意性强。南繁功能价值未充分挖掘,与其地位和贡献极不相称。
而在海南省农业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中,南繁核心区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做好5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规划编制完善工作,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沟通协调,争取核心区建设纳入国家重大项目议程。策划并实施好南繁项目,以管理与服务、科研、成果转化、交易、科技与文化交流等五类项目为重点,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实施一批。以项目为载体,落实好南繁备忘录,推进南繁正规化建设。
共 3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