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日均105人死于肿瘤 抗癌药物市场需求膨胀(附股)
字体:小 中 大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大咖盛宴与你共享!马上加入
沪日均105人死于肿瘤 临终关怀人均住院费5500
“2013年上海市居民死亡11.67万人,其中3.67万死于肿瘤,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胡庆澧指出“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常务副主任施永兴表示,人一生有1/3的医疗费花在最后一个月,很多人临终前身上插满了导管,接受无效治疗,缺乏对生命的自主权。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服药、护理等形式减轻其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服务。”胡庆澧说,上海目前统一将社区医院“临终关怀”称为“舒缓疗护”,是为了让更多人容易接受,体现了缓和、宁养、疗护的服务内容,给生命以尊重。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临终关怀”的地区之一,上海从1988年起便在南汇老年医院开始探索。
“上海市政府舒缓疗护项目专题报告”显示,全市18所临终关怀试点机构共设“临终关怀”病房84间、病床234张。2013年,18所临终关怀试点机构恶性肿瘤死亡人数2832人,死亡原因前5位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此外,患者在临终机构平均住院29天,人均住院费5500元,药费约占42.65%,其中镇痛、镇静药占1/3。
有望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多名专家均指出,上海“临终关怀”的发展与国际社会相比仍相对迟缓。究其原因,施永兴指出,一是政策法规不到位,如台湾地区已经针对“临终关怀”立法,明确对无药可治的患者可以不抢救,让他们实现“我的生命我做主”;二是教育培训不到位,医学院也没有针对“临终关怀”课程,目前依靠全科医生来做。调研发现,仅50%的从业人员愿从事临终关怀服务,超过七成从业者心理负担过大。(东方早报)
另据上中国上海网报道:
如何突破“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瓶颈?
这一项目已得到财政、医保、民政、红会等相关部门在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疗救助、居家贫困患者人道救助等支持,各区县将在4月底报送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能做什么?在4月24日上午“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上,本市有关部门以过去两年上海工作的翔实报告,回应了与会国内外专家的关切。
2012年启动实事项目,初步建立社区居家、机构病房和家庭病房“三床联动”机制
以2013年数据分析,本市全年居民死亡人数为11.67万人,其中3.67万人死于肿瘤,平均每天有105人死于肿瘤。上海目前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约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2/3-3/4。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往外延伸,还有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如高龄老衰、艾滋病、白血病、红斑狼疮、植物人)及家属,同样需要特别的疗护服务。
民众需求-专家呼吁-区县经验-参事建议-领导重视,多方合力促成了上海“五位一体”(即政府主导,部门推进,医护实施,社会介入,义工参与)的实事工程样式。
据最新统计,2012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启动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已先后投入2831.73万元,用于18所临终关怀病区硬件建设。市卫计委制定《临终关怀基本标准(试行)》和《临终关怀工作规范》,明确了临终关怀科定位功能和任务,全市也初步建立起了社区居家、机构病房和家庭病房“三床联动”机制,形成了社区肿瘤条块、临终关怀门诊和病房、家庭医生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综合医院与试点机构上下联动正逐步开展。
共 8 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末页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