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工业4.0”持续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
在我国,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李克强总理2014年10月份访德期间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工业4.0”有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产业结构转型时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规划初稿分五部分,近40页。其中总体目标为规划完成时,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规划重点实施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主要是结合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趋势,从技术、产业、产品、管理、制造服务化、核心软硬件等领域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
可从以下三主线布局“工业4.0”。
一、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借助本土多种优势将快速增长,看好掌握核心技术并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
二、在国家和产业资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有望超预期,看好已掌握相关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
三、可关注有估值优势并且通过国内外合作或通过自身在工控领域的积累,计划进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买卖依据,风险自负!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微信号:HTZW9808 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