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稀土:库存去化慢于预期 下调盈利预测与评级
包钢稀土 600111
研究机构:瑞银证券分析师:林浩祥撰写日期:2014-11-13
行业判断:去库存周期进度缓慢,我们预计会在2015 年中触底
我们认为中短期中国稀土行业还处于去库存的阶段;行业整合、集中趋势已经初步显现,但是对于短期稀土价格提振效应不大;中长期看,一方面我们认为海外稀土需求会逐步恢复增长,同时中国稀土供给收缩,将推动稀土价格逐步回升。我们认为行业拐点有望出现在2015 年下半年。
公司1-9 月利润同比下降70%, 3 季度末库存仍然处于过去10 年的高位
公司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 亿元,同比降 44%;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 亿元,同比降70%。3 季度末公司存货72 亿(同比上升4.2%,环比下降1.8%),仍然处于过去10 年中的高位。我们认为公司仍然存在去库存的压力和存货减值的风险。
中国稀土集团格局形成,但供给收缩趋势尚未明朗;中长期看海外需求复苏
中国工信部将组建包钢集团、厦门钨业和中铝公司、中国五矿、广晟有色和赣州稀土集团的6 大稀土集团,长期看行业趋于整合与集中。长期我们看好海外稀土需求的复苏,一方面来自于海外的补库存行为,另一方面源于下游需求的稳定增长。但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整合效应对于稀土价格的提振,以及供给收缩的趋势形成。
估值:下调目标价至17.8 元,下调评级至“卖出”
考虑到面临去库存的压力和存货减值的风险,同时国家稀土收储未能提振稀土价格,我们下调了公司2014-2016 年EPS 预测至0.26/0.40/0.63 元(原为0.73/0.88/1.09 元) , 根据瑞银VCAM 贴现现金流估值工具(WACC=9.9%),我们得到新的目标价为17.8 元(原为22.9 元),下调评级至“卖出”(原“中性”)。
盛和资源:业绩最好潜力无限
盛和资源 600392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分析师:兰可撰写日期:2015-04-01
业绩在业内最好。盛和资源
近日公布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上升了30.1%,每股收益0.51元,符合我们的预期,这一数据也预示着公司顺利完成了重组时的业绩承诺。在2014年大多数稀土公司业绩都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公司的这一盈利能力也突显公司是业绩最好的稀土股。
公司看涨稀土价格。公司2014年共生产了稀土氧化物9233.4吨,同比增长57.8%,但销量低于产量,显示公司仍然对稀土氧化物产品进行了惜售。从存货数据看,尽管公司在4季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存货处置,但是截至2014年末存货仍较截至2013年末存货增长34.3%,显示公司对稀土价格抱有上涨预期。
催化剂业务开始放量。2014年公司稀土高效催化剂及分子筛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增加了71.0%,这主要得益于高效催化剂及分子筛销量增长了43.3%,稀土催化剂业务开始放量。我们认为盛和资源这一业务未来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公司已经在筹划将现有的催化剂生产能力扩大至5万吨,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在环保压力逐年加大的情况下,油品升级对于石油催化剂的需求将会持续提升。
汉鑫矿业贡献增加,潜力巨大。2014年,公司托管的汉鑫矿业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32.7%。根据托管协议的约定,公司实际增加利润3969.4万元,较2013年增加了3699.8万元。这主要是由于汉鑫矿业扩建工程去年上半年竣工,有效提高了汉鑫矿业的盈利能力。此外,鉴于公司对汉鑫矿业的改造,汉鑫矿业董事会同意,决定免除了应留存的利润中的绝大部分归盛和所有。
稀土大集团效应开始显现。2015年,公司第一批冶炼分离配额和矿产品配额分别上涨12.5%和48%,特别是矿产品配额超过冶炼分离配额,显示盛和整体上能够实现原料的完全自给。我们判断,公司获得的配额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入了中铝的稀土大集团,大集团的效应正在增强。如果下一步,盛和与中铝稀土大集团有更进一步合作,我们相信对盛和的价值将会重构。
我们预计盛和2015-1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6元和0.58元。维持“买入”。
风险提示:稀土价格或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