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运”携改革题材卷土重来
今年上半年掀起A股市场极大关注浪潮的“中国神车”刚过去没多久,“中国神运”又席卷着国企改革概念卷土重来。近日,中远和中海两大航运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悉数停牌,并传出两家央企拟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改革领导小组”的消息。一时间,“中国神运”再度激起了市场对于国企改革、央企重组的投资热情。相关统计显示,当前市场上具有央企整合预期的上市公司有两百多家,如果再算上一些地方国资背景标的,则占到整个市场40%以上的权重。
作为国企改革当中的“重头戏”,央企国企改革备受市场关注。分析指出,央企国企改革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和潜力值得期待,其中,“一带一路”、以核电为代表的高端装备、汽车、钢铁、船舶、水泥和煤炭等七大领域最值得关注。
央企整合成国企改革急先锋
毫无疑问,近期中远和中海两大行业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纷纷停牌引发了市场对国企改革、尤其是央企国企改革的极大兴趣和期待。截至8月11日收盘,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东方汽车等均已连续两天涨停。而这些公司,正是央企国企改革预期当中颇具代表性的公司。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乔永远表示,央企间的整合和重组是国企改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筹划之中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应有进一步的规划。央企之间的整合一直以来都在稳步推进,2010年初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集团共有128家。经过几轮整合,2014年央企集团的数量减少至114家。2015年中铁集团和国家电投的整合成立,使这一名单进一步减少至112家。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此次如果顺利整合,将是这一趋势的延续。中央高层7月调研时明确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三条硬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可能是央企整合下一步推进的重点方向。“国企改革近期必有大动作,而相关股票也是近期甚至下半年都必须把握的投资方向。央企整合是政策风向和关注焦点。”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日前在研报中指出,未来央企的兼并重组很可能围绕两个重要的维度进行:
一个是针对外向型央企,力求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避免央企之间的海外恶性竞争;此类重组包括但不限于:中交建&中国建筑、中铁&中铁建、中国远洋&中海发展&中外运&招商轮船、中核&中核建&中广核、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国家核电&中电投。
另一个是针对内向型央企,兼并重组将有助于这些央企从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中走出来,从而提升集中度、率先做大。此类重组包括但不限于:五矿&中冶、武钢&宝钢、中建材&中材、中煤&神华、国旅&港中旅、中国诚通控股&中国轻工&中国恒天。
博弈市场预期变化更为重要
乔永远认为,央企改革主题沿市场预期边际变化最大的方向配置。央企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深水区”,虽然顶层设计方案会给央企改革以最终蓝图,但在方案公布之前,政策方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企一策”的改革思路也为选股提升了难度。博弈市场预期的变化可能比预判政策方向更为重要。市场目前对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和资源型行业的整合预期最高,或引发集中的主题机会。交运、机械、煤炭、建筑、建材、有色、石化、汽车和通信等行业主要受益。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指出,自央企改革第一批试点公布至今已近一年,各试点集团改革也都在稳步推进中,其中国投、中粮、国药、中建四家试点改革方案约在2015年2月获国资委批复。中粮集团改革动作推进较为积极,2014年11月将华孚集团整体并入中粮,今年5月与中国平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混改等方面进行合作。除集团层面积极推进改革外,旗下上市公司也相继落实改革动作,如启源装备于2月份吸收集团旗下部分环保资产等。第二批试点重点关注四大集团。“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四个集团:中电集团、诚通控股、中船重工、国电集团。 ”李立峰表示。
齐鲁证券分析师罗文波则认为,对于央企整合核心标的选择,整体大的思路维持先走出去的、再中国的;先整体行业的、再小平台的。先走出去是配合“一带一路”打造全球化的竞争性的跨国集团公司,典型的代表是南北车合并,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以及当前的中海与中远的整合。然后结合两个思路,一是央企集团整合有较大人事变动的,历来“改革未动,人事先行”,国企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的调动历来是改革的重要先行指标;另一方面,前期出台过,有明确产能整合及行业集中度提升要求的产业政策,相关行业的央企龙头,作为资源整合平台的预期最为强烈。“我们认为,今年以来有关键人员调动及所在行业有明确产能整合政策的央企集团,将是央企整合最明确受益对象。推荐关注标的: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中国中冶与五矿发展、东风汽车与一汽轿车、锌业股份以及中国国旅。”
船舶板块
整合预期再度升温关注两船投资机会
随着近日两大航运系集团股票集体停牌,资本市场反响剧烈。分析认为,这或将引爆同样具备强烈整合预期的“船舶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投资潜力值得关注。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认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被认为有望成为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单位。中船重工主要从事海军装备、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装备的研发生产,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乐普医疗、风帆股份和中国重工3家 A 股上市公司。李立峰表示,中船重工一直是作为军工改革的典范,目前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不足40%,集团大部分科研院所仍在上市公司外。2014 年9 月,中船重工集团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已经确定,并同时明确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总体来看,中船重工作为十大军工集团之一,其资产证券化率提升空间大,改革经验丰富,改革方向明确,且旗下上市平台改革推进积极,旗下上市公司建议关注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内十大军工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中国船舶、钢构工程和中船防务3家上市公司。安信证券分析师王书伟指出,随着广船国际资产重组方案落定,中船工业集团资产整合较大可能以“先南后北,多个平台、属地化整合”原则,即将中船黄埔文冲注入广船国际,将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上海船厂等资产注入中国船舶。
潜力股精选
中国重工
集团军船业务重要平台
齐鲁证券分析师笃慧认为,中国重工值得关注的核心逻辑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必将带动海军装备业的快速发展,而中国重工作为纯正的海军装备龙头股,将充分享受“一带一路”对基本面和估值的双重积极影响。二是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依托强大的集团(北船),存在集团科研院所、军工资产、非船资产等资产注入的预期。公司仍旧是中船重工集团旗下主营业务特别是军船业务的重要上市平台。
中国船舶
坐享两船资产整合红利
从中国船舶的角度出发,其未来投资机会被认为将主要体现在被收购(民船总装资产被广船整合)、收购(中国船舶很可能重回动力装备板块,将对集团旗下中速机资产、柴油机研发资产进行整合)方面。
中金公司分析师王宇飞建议关注国企改革和两船集团资产整合的利好预期——中国船舶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华东地区有大量优质资产,沪东中华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更是优质的军工造船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则涵盖了船舶制造行业28家优质研究所资产和四大军船厂。未来两船集团存在资产整合预期,不论单独整合还是一起整合,对公司都存在正面影响。
汽车板块
混改成为最强动因一汽系将是大热门
汽车同样被认为是央企国企改革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板块。
有分析认为,汽车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外资深度参与,每家国企均与2家或2家以上外资企业合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特别是零部件领域参与国际竞争;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相对对立。
而汽车行业国企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于:1、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对整车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将不是很乐观,更看好零部件的国内外并购齐头并进).2、管理层股权激励(先试点、再推广).3、员工持股计划(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有可能推广).4、混合所有制(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预计将主要集中在销售和售后领域。
在华融证券分析师刘宏程看来,汽车行业销量超预期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的是结构性投资机会。今年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戏”,或成行业最强驱动因素之一。从投资的角度,刘宏程建议主要从三个方向挖掘投资逻辑和投资价值:一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引入战略投资、管理层激励、员工持股等。二是资产注入。三是兼并重组、整体上市。建议关注标的包括:一汽系、东风系、风神股份、国机汽车、悦达投资、上汽集团、金龙汽车、广汽集团。
安信证券分析师林帆认为,从汽车行业的国企改革受益标的来看,最先受益的是央企,建议重点关注东风汽车、东风科技和一汽系;其次是地方性国企,重点推荐江淮汽车、江铃汽车、华域汽车、上汽集团、云内动力,建议重点关注长安汽车、广汽集团、悦达投资。新能源汽车方面,关注信质电机、均胜电子、亚太股份、宇通客车、比亚迪。
潜力股精选
一汽轿车
集团整体上市大势所趋
海通证券分析师邓学认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大势所趋。北汽已于2014 年12 月19 日顺利IPO 登陆港交所,一汽成为国内唯一尚未整体上市的汽车集团。作为共和国汽车产业长子,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不仅兑现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同时实现混合所有制目标,是践行国企改革最佳举措。
而整体上市如若成行,一汽轿车将获得巨大投资价值:一汽股份拟上市资产包括一汽大众(奥迪、大众)、一汽丰田等优良资产,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后,品牌和盈利能力优势明显,有望成为A 股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
东风汽车
电动车助利润大幅上涨
东风汽车是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东风汽车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联席股东:法国雷诺公司),被认为有望受益于国企改革。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彭勇表示,东风汽车的电动车销量超预期,推动利润大幅上涨,而传统业务也在继续好转。一季报显示,公司轻卡业务已经实现盈利,母公司一季度轻卡业务利润超过1亿,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郑州日产SUV 自今年3月上市以来,截至5月底产销接近六千余辆,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而SUV 的单车利润较高,未来有望贡献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