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
剩下的这几个月都是来势汹汹的剁手节的大狂欢。
先是准备来临的“双11”接着“双12”。
等这一波中式互联网购物大party余热刚过,
紧接着就是西式买买买的圣诞节。
总之,记住一句话,
商家是从来不会给你们(消费者)喘息机会的。
在这一场场的剁手买买买厮杀当中,一般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人,会将所有需要买的物品,
全都放到当天打折活动时一起购买。
第二种人,原本没有需要购买的物品,
但是因为想要凑个热闹,又被商家的打折活动吸引,于是买了很多预期外的物品。
第三种人,就是原本不打算参与,
最后也没有参与的人。
我们现在把目光放在前两种人身上,
他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消费理念。
前者根据自己的购买需求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属于理性消费。
后者往往自身没有实际的购买需求,
只凭一时的购物冲动进行购买,
盲目消费,
结果就是买到的东西很多都用不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常常在“双11”之后见到那些捶胸顿足,
发誓再也不买的人在不断的哀嚎。
所以,理性消费吧,朋友们~
那么,设想一下,
盲目消费的人如果将购物消费用在投资上,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铺垫了这么久,终于讲到重点了。
投资理念中有一个词叫量入为出。
什么意思?
就是根据自己有多少的收入决定开支的限度。
也就是说,花钱之前,先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花不花得起这个钱。“入”即收入,“出”则为支出。
投资最合理的状态是,
收入减支出,最后剩余的这部分钱用来投资。
但是往往很多人不会这么做,
因为他们觉得剩下的钱太少,用来投资远远不够。
也就是说,
现在的人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看菜下饭了。
贷款、信用卡、花呗的出现
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消费观念和投资理念。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
用未来的钱满足于现在的享受。
但是如果用在投资上,
它会带来多大的潜在风险呢?
举个栗子:老王办了一张信用卡。
俗话说:信用卡在手,天下我有。
双11过后眼看着卡的信用额度就要刷爆了。
老王估摸着,即便到了还款期,
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还。
老王陷入了无尽的懊悔之中。
这时候你说怎么办?办第二张信用卡?
别开玩笑了好吗,道理还不清楚?
不要以为这想法只在消费模式中出现,
投资模式也有。
有些投资者贷款去做投资,期望赚取当中的利息差,其实一样有风险。
假如投资失利或收益不符合预期,一样会做成损失。
如果不想成为下一个老王,大家一定要记得,
不管是消费还是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