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贫困县的产业致富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佚名 2015-01-20 23:50:12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是呼和浩特市落实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改善辖区农村牧区的重要载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政府了解到,2014年,呼和浩特市全面加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截至2014年11月底,呼和浩特市开工建设的96个新农村示范村已基本建成,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补贴资金已到位19.86亿元,其中,中央、自治区补贴资金到位1.66亿元,呼和浩特市补贴资金到位18.2亿元。
特色养殖助农增收
要想了解呼和浩特市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情况,就必须先到呼和浩特市的两个贫困县区了解情况。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第一站就来到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作为呼和浩特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贫困重点县,自实施“十个全覆盖”以来,武川县转变发展方式,以特色养殖帮助农牧民致富。
在武川县圪顶盖村的食用菌菇生产大棚里,香菇、杏鲍菇、金针菇等各种菌菇长势喜人。在圪顶盖食用菌大棚种植项目产业区附近,圪顶盖新村100多户农民的统一住房已初具雏形。为了增强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圪顶盖村重新选址规划建设了新农村产业小区,并配建文化广尝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卫生室、幸福院、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前种旱坡地靠天吃饭,收入没保障。现在在食用菌种植基地打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而且年底还有分红,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圪顶盖村村民徐文峰说。
武川县委副书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晓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武川县制定了《武川县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总投资1.1亿元,对全县34个实施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补缺。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注重改善生活环境,更加重视产业发展,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生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在武川县中东部水资源丰富的乡镇新建温室大棚,进行食用菌栽培,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到2017年食用菌生产总面积达到1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到2020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8万吨,基本建成中国北方食用菌大县。
目前,武川县已建厚墙体温室大棚1574个,产品以订单合同形式为主,主要销往北京、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福建等地,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以圪顶盖村为例,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的150个食用菌温室大棚,年实现纯利润230万元。目前,正在注册“塞上蒙菇”商标,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贫困县旧貌换新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第二站来到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清水河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级贫困县,在人们的记忆中自然条件恶劣,沟壑纵横,土窑破旧,群众生活条件很差。但如今走进宏河镇一间房村,平坦的柏油路,一栋栋窑洞风格、灰白相间的小别墅,别墅不远处是一个个现代厚墙体大棚,清水河县的印象被颠覆了。
据了解,为改善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条件较差的自然村实施就地搬迁时修建了这些别墅。修建房子的资金,政府出三分之二,农民个人出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农民只花四万元左右就住进了小别墅。不仅仅是一间房村,如今清水河县的西库伦图村、五良太乡沙湾村、祁家沟村,这些原先贫瘠的小山村,在新农村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已经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清水河县坚持把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规划三年内共实施103个项目村,通过“一步进城、就近集中、入抓助幸福院”收缩转移自然村240个。其中,2014年实施37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收缩转移自然村130个;2015年计划完成达标村36个,收缩转移自然村50个;2016年计划完成达标村30个,收缩转移自然村60个。
清水河县副县长张谢军介绍,2014年,清水河县结合“三区三镇”建设,坚持“因地制宜,连片建设,依据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的建设思路,按照“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创造性推进“10+2”覆盖工程,即“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农村金融服务自动取款网点覆盖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其中小学教育和农村超市实现区域就近覆盖,目前37个项目村已基本完工。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7163人,实现了应保尽保等。
责任编辑:lss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