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促就业稳增长一举挥出三招“组合拳”:首先,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其次,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用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第三,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更好服务和便利群众。
第一招: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据中新网报道,此次推出的“组合拳”哪一项对于稳增长的效果最为显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指出,“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效果或许最为直接。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在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达38.4%。
“这一数据非常好地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在路上了,今天提出的扶持政策可以为它再添一把火,让创业力量更加普及、普遍。”吴庆表示,中国当前的创业热潮,特别是与网络有关的创业企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孕育着中国经济新增长动力。
据凤凰国际iMarkets援引彭博社报道,在李克强周二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后,政府发布一份声明称,就业压力在加大,中国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国务院公布的措施包括对招聘员工的部分企业提供更多税收优惠和补贴。
李克强上个月表示, 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就业,就会出手支持经济增长。虽然中国日益繁荣的服务行业已帮助创造出很多就业岗位以抵消制造业放缓的影响,但是决策者本周早些时候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显示出对经济疲软扩散的担心。
上述政府声明称,“通过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中国2015年目标是创造1,000万个城市就业岗位;去年的目标相同,但实际超过目标320万个。
该声明称,中国还将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创业。
由于与工业产值或投资相比,就业是一个滞后指标,决策者力求避免在工作岗位流失前过晚采取行动。中国的就业市场难以衡量,因为中国政府不像美国那样定期公布基于调查的失业率,而中国官方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没有什么波动。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周一发布声明称,第一季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15降至1.12,表明就业市场略为走软。
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为2009年以来的最慢增速。
第二招:能源交通领域将开展特许经营
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有了制度保障。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其中提出,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
专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非常关键。该政策的出台将以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据悉,这份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文件,此前在1月份已对外发布了征求意见稿。而此次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就意味着该《办法》将很快出台。
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一周后,旨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政策出台,政府稳增长的意图显而易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稳增长有很多方式,有立马见效的,但也有些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夯实经济增长基矗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始实施特许经营就是后者。而且在能源、交通等传统垄断行业引入民间资本,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基建投资领域,地方政府担当主力军的角色。但43号文发布后,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大幅受限,不能再发行城投债或融资平台贷款,目前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和PPP来融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章俊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鉴于地方政府债规模有限,PPP将是地方政府维系基建投资增速的重要融资方式。”
自去年以来,国家就力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而特许经营就是PPP的重要实现方式。但在PPP模式已被确立为地方政府化解资金压力重要抓手的情况下,由于缺少明确的法律规范支撑,社会资本进入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进程仍然面临众多规范性难题。
“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可以看作推进PPP模式的重要制度设计,从某种程度来讲,办法是一个促进PPP模式发展的配套制度。”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办法》提到很多具体措施,比如,完善特许经营价格或收费机制,政府可根据协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并简化规划选址、用地、项目核准等手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可给予差异化信贷支持,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
“通过财政补贴,将使得一些民间企业和社会资本更能满足投资的条件。”金永祥说。
此外,允许对特许经营项目开展预期收益质押贷款,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支持项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拓宽融资渠道。
“《办法》里面提到的融资方式众多,为地方政府在具体操作层面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最近地方政府热推的城镇化建设基金,就和《办法》中提到产业基金密切相关。”章俊说。
“整体来看,此次出台的办法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准入标准,同时规范了特许经营行为,有利于促进特许经营持续健康发展。”金永祥说。
此外,有关人士还建议加快特许经营立法进程。金永祥表示,缺少明确法律规范、合作前景难以预判,是让民营资本对特许经营和PPP模式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此次出台的办法实际上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文件,建议进一步加快特许经营法的立法进程。
第三招:要摘“红顶中介”帽子
“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实在太多了:环评、水评、能评、安评、震评、交评、灾评、文评、雷评、气评……这个评、那个评,一些地方的同志都把这些评估编成了笑话1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4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他在会上斥责中介评估乱象。决定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更好服务和便利群众成为了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会上,李克强痛斥:“有些中介机构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1
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评估效率比较低,占用时间长,还不规范。我们现在很多的评估机构和主管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一种正常的竞争程序,就会导致问题。”
常务会议指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环,有助于为创业创新减负清障。会议决定,集中清理与部门审批事项相关的审查、评价、评估等中介服务。
对此,李克强解释,必要的评估评价当然需要,比如环境评估、水评估、安全评估等。但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根本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都是外包给中介服务人员,进而从中收取中介费。
“在这方面,其实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比如: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开展‘一条龙服务’,集中评估,并且在网上公开发布评估结果。”李克强说,“这些探索正在形成有效经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总结。”
层出不穷的项目评估审批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各种利益纠葛。
总理痛斥道:“我到一些地方考察,有些企业反映,现在表面看起来审批项目是简化了,但真要办事,还需要经过层层的中介服务。”
以环保为例,今年2月,中央第三巡视组组长吉林、副组长韩亨林向环境保护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指出,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环评技术服务市嘲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等多项问题。
李克强说,这些不规范的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服务乱、收费高,既抬高了门槛,也扰乱了市常他强调,今后要放宽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按照竞争原则,让市场主体对中介机构进行自主选择。“我们要激发市愁力,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坚决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
李克强指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也要注重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在遵循相关标准、严守安全要求的基础上,推动政府与相关中介机构分设、人员分开、职能分离、财务分账,坚决铲除权力寻租。
特写
“特急文件老在有些部门‘转圈’”
据新京报报道,“我们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门、地方的文件却经常在那里原地‘转圈’。这种现象必须坚决改变1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无特别重大修改意见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内必须下发。
李克强说,本次会议通过的文件都下了很大功夫,出台的措施也都比较“实”。“今天在座的都是国务院领导,确定通过了,就别再在各部门‘打转’了。”
他当场明确了一个文件运转流程“新制度”: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果由部门联合印发,7天内必须下发;如果由国务院印发,没有重大修改意见的7天以内必须下发,需要协调修改的10天之内必须下发。
“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在哪个环节有拖着、卡着的现象,一定要就地消除1总理说,“要坚决打破原来的规矩,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
对于文件印发后的落实情况,李克强也提出硬性要求:不涉及保密的文件印发后,要马上公开上网,跟着就要有督察组,抓紧推动落实到位。
“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听到‘一声靴子响’,觉得自己要受惠了,结果等了半天,迟迟听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感受不到政策落地。”李克强形象地比喻道,“不能让国务院出台的文件变成‘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