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委员王勇在四川省调研民政、残疾人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从事养老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我国老龄化趋势正日益严峻,预计老年人口规模将从目前的2亿多增长到2050年的4亿多,长期保持在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3上下。其中,2030年将是我国老年人口首次超过少年人口的时间拐点,抚养老人成为社会重任,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迫在眉睫。高层密切关注养老服务有利于缓解老龄化中国所面临的发展与民生的双重压力,并加快养老产业在国内的布局,其中养老地产有望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养老地产是房地产业和养老产业整合的产物,针对目标客户为老年人群体,打造适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住宅服务综合性产品。养老地产的主要形态包括: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把养老地产视做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在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下,健康养老的朝阳产业已经被开发商提上日程,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养老地产俨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更被大多数房企选作突围转型的主要方向。随着房企的陆续进入以及转型的逐步深入,未来养老地产的热度或将不断提升。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老龄化的发展,需要建造和发展适合不同老年人的不同要求的各种类型的住宅。其中老年公寓会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会不断增长。预计到2015年,约有1295万老年客群将选择养老宜居社区,未来适老宜居社区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商业化养老机构的潜在需求也将不断提高。综合预计2015年全国城市商业化养老机构的潜在需求为自理老人床位数在174-185万张左右,需要护理老人床位数30-32万张左右。以单个项目最优化床位数400张计算,未来三年市场上将需要至少4500个项目的建设,空间巨大。
不过,从供应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养老机构的现状是档次低、服务差。大部分养老机构配套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服务及费用参差不齐,且由于长期护理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养老机构不愿接收入住前就已失能的老人。由此可以预见,市场上针对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养老机构的缺口仍然很大。
这说明了养老地产虽然空间很大,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除了服务水准之外,我国养老地产还存在养老地产的规划设计缺乏普遍适用的标准、养老地产投资大、回收期厂、盈利难等发展瓶颈,这些都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