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京津冀协同发展非一日之功 下一热点曝光
字体:小 中 大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大咖盛宴与你共享!马上加入
网易财经3月31日讯 近期市场持续关注的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近日又迎政策利好。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日前表示,今年河北将新增2亿元奖补资金支持环京津地区承接优势产业项目转移。此外国家发改委还表示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相关规划正在紧密制定当中,将尽快对外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不断的利好并没有让资本市场上京津冀概念股持续火爆,除了上周五河北板块大幅回调,唐山港、恒天天鹅、河北宣工等明星股出现暴跌,本周一河北板块相关个股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宝硕股份、风帆股份等股票持续回调。
国信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建立协调机制和明确顶层设计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因素。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首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虽然京津冀合作已经提出多年,但合作之路并不顺畅。”为了更加深入地探析京津冀一体化现在及未来的走向,国信证券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所长为广大投资者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及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规划的相关情况。
网易财经将访谈的相关亮点和研报的相关重点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建立协调机制和明确顶层设计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因素。
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首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虽然京津冀合作已经提出多年,但合作之路并不顺畅。主要原因一是规划确实比较复杂,二是各省市之间难以有效协调。因此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来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重点,这需要一个协调机制的建立。目前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采用何种协调机制尚无定论,有三种方式可以考虑:一是成立京津冀协调小组,二是成立市长联席会议,三是重新恢复首都规划委员会。协调机制的建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互补、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及协同发展的重点。
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基础设施交通体系的互联互通;城市定位明确,功能互补产业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从区域上来说,“一轴两带”的模式更为合理。除京津唐发展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发展空间较大)以外,南边应重点围绕石家庄,北边应重点围绕秦皇岛。保定和唐山由于距离北京和天津太近,未来随着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北京会逐渐扩及到保定,从而带来更多问题。所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北京周围应该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河北省自己的想法未必契合北京和天津的设想,所以需要协调。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应将北京天津制造业向河北转移,解决河北的发展,人员转移相对滞后。
从发展的顺序上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解决河北的发展,目前河北的发展比较滞后,目前主要依赖钢铁、能源等低端产业,未来重点是如何在河北各个城市发展制造业,来替代钢铁和能源产业以及其他低端产业。这需要顶层设计,对各个市的功能进行规划。第二步,是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产业向外转移。主要是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业向河北转移。第三步,才是功能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转移更多需要市场主导。有说法说部委和部委下属机构会向保定转移,但人的转移面临一定阻力,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企业的总部基地建设转移,也是企业的行为,无法行政强制,而且涉及到原在京总部设施楼宇的处置等各类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受益产业主要为现代服务业,天津增长点为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的受益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业和一些研发产业,制造业向外转移会给这些产业空间。而天津的增长点主要是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航运业、物流业以及一些生产型服务业,天津希望承接北京的金融业的困难相对较大。而河北主要是通过接收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
附:京津冀协同发展电话会议纪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北京座谈会提出的,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以前都是提京津冀合作、京津冀都市圈或者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第一次提出。对于“协同发展”如何理解?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两个意思,一是协调,京津冀虽然很近,但是发展差距很大,之间协调也不是很默契;二是共同发展的意思,没有共同发展区域很难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境地。那么如何协同发展?北京目前体量很大,交通拥堵、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这三大问题形成困扰。未来资源向北京集聚的势头很难遏制,因此未来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互补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保。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介绍京津冀情况;二是介绍协调机制如何建立,有何设想;三是规划的过程和规划情况;四是最后是协同发展的思路。
1、京津冀地区情况介绍
京津冀本来就是一个区域,后来出现分化是因为北京天津成为直辖市。京津北部存在一个贫困带,贫困程度不亚于其他贫困省区,这说明北京天津对周边辐射不是非常明显。目前周边唐山、保定与京津相比在人口和经济都差距非常大。北京和天津把周边资源吸引过去,但辐射比较小,行政分割非常严重,北京天津内部交通很发达,但跟河北之间就存在很多瓶颈。河北被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不止得不到辐射,本身发展也很难组织。
当前行政格局很难打破,但经济合作应该加强。但合作之路非常坎坷。2004年发改委牵头各地区通过了京津冀合作协议,媒体称之为廊坊共识。2006年在唐山召开动员大会,但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也没有推出来。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规划确实比较复杂,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三省市都想表达自己利益诉求,所以没有推出来。如果有一个顶层设计,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重点,大家不会产生恶性竞争,生态规划重视的话雾霾也不会这么严重。
2、京津冀地区协调机制的建立和设想
京津冀地区协调机制的建立和设想之前都是由发改委主持,具体是由地区经济司负责。而在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未来的协调机制还未建立,目前也没有定论。有三种可以考虑:第一个选项是成立京津冀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国家领导人任小组长,办公室执行。这样效率最高,执行最快。但如果成渝、长三角等其他经济区效仿会多一个行政级别。第二个选项是成立市长联席会议,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的11个地级市,定期协商,下设办公室执行。第三个选项是重新恢复首都规划委员会,北京以前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首都规划委员会,分属北京市和国家,后来二者合并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属于北京市,只负责北京市规划。未来可以重新恢复首都规划委员会,但这种方案天津和河北不一定能接受。
3、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设想
未来京津冀协调发展需要一个顶层设计,也就是通过明确各个市的功能。北京是首都,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制造业、物流业可以转移出去。天津应该是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制造业基地,而目前天津产业偏弱,低端化很严重。石家庄唐山等都要有自己的功能,这样才能互补,各自发展各自产业。目前高铁系统虽然每个市都通高铁,但不能形成系统,未来应形成统一的交通规划体系。生态环境要共建共保,但生态具有外部性,周边的矿产是否开采等问题都需要论证。北京的功能如何转移都需要明确。河北最近出台了规划说如何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但只是单方面的想法,具体操作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统一的规划。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应该更多由市场来决定,应该企业说了算。政府应该鼓励、控制、政策引导,主要靠市场决定,政府依靠负面清单来进行管理。
4、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思路
不管是规划方面还是承接,河北都非常主动。保定成为政治副中心的传闻很多,从客观上讲,保定具有区位优势,保定的产业没有重化工业,都是制造业,城市规模不大,市区人口只有100万人,东边有白洋淀,对气候有调节作用,而且白洋淀和保定之间有很大空间,因此保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另外的一个选项,是在涿州,高碑店,涞水之间,也有很大的空间。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是第二机场,大概30公里。河北曾经提出过建立环首都经济圈,包括跟北京接壤的14个县,在京南、京东、京北搞三个新区,其中的京南就是指这一块区域。京东在燕郊、大厂位置,离通州很近。京北在怀来。这是河北当初的设想,但后来停滞了,因为要等首都经济圈规划出来。
还有一个选项是北京规划在大兴附近修建新航城,第二机场在大兴,跑道在河北固安,航站楼在大兴。有人提出大兴、固安、武清共同规划建设一个新区,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经济区,非常宏伟的设想。廊坊和武清也跃跃欲试。我们对京津冀也有一个设想,在2005出了本书,叫《京津冀经济合作论》。主要核心是“一轴两带”,“一轴”是指京津唐发展轴,包括北京、廊坊、天津和天津滨海新区。廊坊和武清规模扩大,天津的重心放在滨海新区,未来滨海可以承载50万人口。“两带”之一是秦皇岛到沧州的滨海经济带,之二是京广北段经济带,包括从北京到邯郸的太行山山前地带。
除京津唐发展轴以外,南边的发展应重点围绕石家庄,北边应重点围绕秦皇岛。保定和唐山的问题离北京和天津太近,未来随着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北京会逐渐扩及到保定,从而带来更多问题。所以要从长远考虑,北京周围应该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当然我们的主观愿望是一回事,这是理想化的模式,但市场力量是非常大的,北京功能疏解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成。如果中央推动,而且规划能够顺利推出,而且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很高,那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也能实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Q&A环节
Q: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件事情是否可靠?
A: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北京座谈会提出的,是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出。以前都是提京津冀合作、京津冀都市圈或者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第一次提出。
Q:国务院是哪个部门或者谁在主抓这件事情?
A:之前都是由发改委主持,具体是由地区经济司负责。而在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未来的协调机制还未建立,目前也没有定论。有三种可以考虑:第一个选项是成立京津冀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国家领导人任小组长,办公室执行。这样效率最高,执行最快。但如果成渝、长三角等其他经济区效仿会多一个行政级别。第二个选项是成立市长联席会议,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的11个地级市,定期协商,下设办公室执行。第三个选项是重新恢复首都规划委员会,北京以前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首都规划委员会,分属北京市和国家,后来二者合并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属于北京市,只负责北京市规划。未来可以重新恢复首都规划委员会,但这种方案天津和河北不一定能接受。
Q: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A: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基础设施交通体系的互联互通;城市定位明确,功能互补产业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从区域上来说,“一轴两带”的模式更为合理。除京津唐发展轴,南边应重点围绕石家庄,北边应重点围绕秦皇岛。保定和唐山的问题离北京和天津太近,未来随着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北京会逐渐扩及到保定,从而带来更多问题。所以要从长远考虑,北京周围应该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Q: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顺序是什么?
A:首先,是解决河北的发展;目前河北的发展比较滞后,主要包括钢铁、能源等低端产业。未来重点是如何在河北各个城市发展制造业,来替代钢铁和能源产业以及其他低端产业。这需要顶层设计,对各个市的功能进行规划,将一些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业向河北转移。第二步,是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产业向外转移。主要是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业向河北转移。第三步,才是功能疏解。有说法说部委和部委下属机构会向保定转移,但人的转移面临一定阻力,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
Q: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在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比较受益的?A:北京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业,还有一些研发产业,制造业向外转移会给这些产业空间。制造业转移不代表城市衰落,也不代表人口下降,服务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天津的增长点主要是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现在天津还是主要在搞重化工和制造业,未来方向是航运业、物流业以及一些生产型服务业。天津希望承接北京的金融业,但困难要大一些。
Q: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行业转移的重点是什么?
A:主要是北京和天津的制造业向河北转移。北京有很多制造业,分布在各个区县和乡镇,是雾霾原因之一,未来要逐步向河北转移。另外天津的制造业产业链条都在本市,未来也要向河北延伸。
Q:除了京津冀地区,政府的下一张牌可能是哪里?
A:从国家战略来说,比较重要的区域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连接太平洋到大西洋;二是长江经济带,包括从上海到重庆,再从贵州到云南,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Q: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头号工程,会不会作为样板,之后在其他 个城市群同时展开?
A:京津冀的示范效应还是很明显,但区域发展的示范效应会很长,因此区域的发展无论规划还是政策都不会等一个有明显效果再搞别的。Q: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算初步有成果? :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互通,各要素实现无障碍流动;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2)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能够互补和对接,产业链条能够向区域延伸;3)生态环境能够共建共保;4)公共服务能够实现均等化。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