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期盼已久的低价药扶持政策终于在本周正式落地,其中取消低价药最高限价以及将低价药使用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等措施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助于提升企业利润,拓宽低价药的市场空间。
自主定价时代来临
由于长期以来医药行业采取“以药养医”的模式,因此一些物美价廉的低价药并不受医生的青睐。医院缺乏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从而缩减了低价药的市场空间。同时,低价药长期受制于严苛的定价标准。如目前安徽、广东等地,低价药标准为“化药每天1元,中药每天1.5元”。由于近年来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以及质量标准的提升,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低价药成为了一份“累赘”,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然而如今医疗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在医保控费等因素的影响下,低价药改革被提上日程。这一政策红利终于在本周正式落地。日前,卫计委、发改委等八大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取消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此举将保障制药企业合理利润。
与市场“零距离”
在定价机制得到改善的同时,低价药采购政策也悄然改变。低价药将实行省级单位集中采购,对于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生产企业将直接挂网自主确定价格,由医疗机构网上采购交易。此举将促进生产企业与市场“零距离”,从而采用市场化定价策略,有助于保证短缺药品供应。
定价机制的悄然改变,将定价权交还给市场,由医院和厂家直接议价采购。透露出目前医药政策的转变,以往一揽子抑价政策得到纠偏。而针对医院一些短缺药品,为了避免发生像去年甲巯咪唑全国断货的现象,此次“意见”提出将建立定点生产和动态监测储备机制。对于短缺药品,由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以确保同时满足临床供应和企业利益。对于此次“定点”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改变部分廉价药因无利可图而供应不足的现状。相当于日后获得订单的企业就获得了生产的“所有权”,将会扩大药品市场空间,企业有望以“量”取胜,提升盈利空间。
除此之外,在此次“意见”中提出,为了提升医院使用低价药的积极性,拓宽低价药的市场空间,将低价药的使用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并且引导医务人员尽量使用价廉质优的药品,能用仿制药不用原研药,为低价药和仿制药企业赢得了市场空间。
关注议价能力较强品种
根据“意见”可看出,低价药政策导向是要保证低价药目录内品种的生产、供应及合理利润都能得到保障,从而将会提升低价药目录内产品价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普药而言,由于议价能力相对较低以及地方保护等原因,虽然招标价格得到放开,但是随着药品招标市场化的来临必将带来价格竞争,价格提升幅度有限。因此一位匿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应该重点关注议价能力较强的独家、类独家处方药,如桂林三金、美罗药业等。
由于独家等处方药竞争较小,因此具备比较强的议价能力,提价空间也是最大的。按照目前传出的日均费用标准,拟控制为化学药每日3元、中药每日5元。以中新药业的速效救心丸为例,目前患者所需日用经费为2.5元。低价药定价机制修改后,企业一旦自主定价,根据最高限度为每日5元的标准。在市场空间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空间得到提升。提价措施有助于提高药企生产的积极性。
而随着“意见”的发布,低价药目录名单也呼之欲出,有消息称将会于6月份公布,对于短缺药品招标定点生产和低价药目录公示工作有望将全面启动。按照目前政策导向,上述匿名分析师表示,将会利好于质优价廉的企业,口碑占优但价格高的外资药品将被挤出名单。随着低价药进入暖春后,仿制药有望接棒,赢得政策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