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产业链国产化快速推进。太阳能光热发电具备储能调峰作用优势独特,可有效解决光伏、风电等严重的弃光弃风现象。国家 1GW 光热示范项目启动,对示范电站项目提出技术要求、设备国产化要求和成本竞争力要求。我国在太阳能聚光装备和技术等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基本覆盖了光热设备和零部件整条产业链。
示范电站带动光热设备企业发展,电站成本下降空间显著。国际能源署预测至 2020 年光热电站平准化电力成本将降至 0.71-1.12RMB/KWH。而我国在蒸汽发动机组、钢筋结构、土建工程等传统业务上成本优势明显,光热电站建设涉及的材料和设备进入规模化生产后,单位投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镜场关键装备制造水平和产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镜场装备是影响光热电站效率的核心部分,约占电站投资约40%,关键技术包括集热管、集热器、控制系统,制造水平和产能基本满足当前需求。1)国内有 5 条光热反射镜生产线,总产超过 1000 万平米,反射镜原料超白玻璃国内供应充足;2)集热管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少数几家企业有量产能力,产品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本优势明显;3)塔式集热器技术难点大,国内少数几家锅炉公司初步具备生产供应能力,但材料仍需进口;4)控制系统方面,中控等民企已打破外企垄断,正在进行商业化验证。
产业发展带动吸热/储热设备需求爆发,等待传统企业涌入。吸热/储热设备是影响电站运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约占电站投资 30%。国内企业因缺乏市场需求,尚不具备大规模产能布局;但随着产业启动短期内将有大量供应商涌入:
1)熔盐和导热油市场呈现海外寡头垄断的格局,国内产品普遍缺乏商业化验证;2)储热设备、换热器、常规岛等国内相对成熟,少数仪器如熔岩泵等尚需进口。
光热电站系统集成难度大、风险高,融资需求凸显。系统集成是制约光热产业的核心因素,需要实践经验累积,预计 3-5 年国内才会出现成熟的商业电站系统集成商。这也是光热 EPC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光热电站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和运营风险高,资金实力是电站运营商的重要门槛。国家电力集团等央企、及少数几家民企具备运营实力,融资渠道包括低息贷款、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等。
推荐标的:首航节能
。预计 2015-2017 年 EPS 为 0.29、0.91 和 1.31 元,对应 PE 为 116 倍、37 倍和26 倍,维持“买入”评级,同时建议关注新三板标的中海阳
.
风险提示:光热发电政策和补贴力度不及预期;国内光热电站技术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