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这一社会现象已是老生常谈,车主几乎都有过“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的痛苦经历;而从城市层面来说,停车难也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一痼疾,近年来,各城市都加快了建设停车场的步伐。双层停车位、立体停车楼,乃至摩天轮式停车场等各类新型停车设施频频落地,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新型停车场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操作繁琐,车主使用意愿不高,设备维护成本高昂等。
更重要的是,单纯地通过新建车位的方式提高供给数量,很难追上汽车保有量的增速。从数据上看,城市停车位供需矛盾正在加大。以上海为例,中心城区夜间停放需求为133万辆,而配建的车位仅有64万个,缺口高达52%。
事实上,要缓解停车矛盾,光靠加大车位的绝对数量,还远远不够。有数据表明,全国超过90%的城市车位使用率在50%以下,也就是说,现有的车位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其中,上海和重庆的现有车位使用率分别只有40%和48%。如果能够将这两个城市的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那么到2019年,即使不再新建停车场,也能满足城市对车位的全部需求。
也就是说,相比于新建各种高科技停车位,提高现存车位利用率同样重要甚至更加有效。
近年来兴起的智慧停车,正是提高车位利用率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其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盘活车位资源的目的,为停车难这一社会难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近日举办的全国首个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上,共享出行分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徐丽表示,停车难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停车资源供需信息不对称,和停车资源太分散。智慧停车能够更高效、更优化地解决停车资源管理配置的问题,促进供需平衡。
智慧停车领军企业ETCP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谭龙则表示,停车难这一痛点的首要原因是车主和车位之间信息不对称,其次才是车位供给不足。目前国内停车场的使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其单纯地增加停车场的数目,不如先做好信息的打通,盘活现存车位资源。
以ETCP为例,自2012年成立以来,其一直致力于对传统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通过停车场的标准化、信息化、联网化,来打通停车场的信息孤岛,实现停车信息和需求的收集、分析、预测和指引控制,最终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停车难问题。
如今,在全国近200座城市里,当车主驾车前往目的地,可以通过ETCP停车APP,查看到附近停车场的分布位置,并显示车位闲忙状态和缴费标准等信息,帮助车主更方便快捷地寻找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