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和2013年最近一期财宝亏损的交易所公司、企业债
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信用违约通常分为技术违约和实质违约两种形式。技术违约后,经过救助和债务修正,实质违约经常能得以避免。
信用风险第二波
ST超日危机后,2014年信用违约事件将增多,这已经成市场共识。信用风险暴露上升将造成信用利差的分化:低信用等级利差扩大,高等级维持稳定甚至下降。
从融资行为的实际操作角度,信贷、债券和信托三大融资领域的风险分布是明显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安全等级由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债券、信贷、信托。这种等级分布,是由我国的监管安排、融资规模、市场容量和投资者结构等,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格局说明,当前我国信托领域率先出现的信用违约事件,可能还只是个开始。我国信用风险暴露将依次发生于信托、债券、信贷领域。当前债券领域出现违约事件,说明中国信用风险暴露进入了第二波。
2014年中国信用违约事件的增多,主要还是技术性风险事件。基于中国整体财政状况的健康和全社会货币的充裕,即使有个别信用实质违约的风险事件发生,也不太可能演变为一场波及面较广的风暴。我们对中国财政体系稳健性的信心,主要是基于中国高度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与西方联邦体制下的分散财政管理体系不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也不太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
从货币环境看,中国的持续偏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对过分宽裕货币现状的反映。从货币深化指标的角度,从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当前的货币是太多。从指标上看,中国货币充裕程度不是一般的多,而是相当多。
债市将分化
利率期限结构恢复进程不会受信用风险影响。2013年利率曲线的扭转、倒挂,主要是受准备金市场成为货币政策实施平台,这一货币机制重大转变影响的结果。转换过程结束,新货币机制开始运行后,利率曲线将逐步回归正常。回归进程可能是跳跃式的。
流动性格局将延续平稳。信贷、货币增速平稳,市场监管不会太过激进。
信用事件或能促进风险定价。市场在度过初期的违约事件冲击后,债市将会分化,无风险利率下降将带来高等级债券价值提升。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