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水污染,谁才是真正的造谣者?
字体:小 中 大中金在线微博微信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大咖盛宴与你共享!马上加入
兰州的苯超标事件,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水体污染的问题上。虽然今起恢复正常供水,但自来水“最后一道防线”的问题肯定没有完。
有几个疑问:
首先是,兰州市政府在11日下午4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才做了通报,兰州威立雅检出出厂水苯含量为78微克/升,超过国家10微克/升的限制标准,这个发布会甚至没有安排记者提问的环节。
但新华社在11日中午的12点是有这么一则消息的:4月10日17时威立雅检测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苯含量为17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兰州市民出现恐慌情绪明显是被这则新闻引爆的,立即在各个自媒体圈内蔓延开来。此时,兰州市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已经谣言四起,人们纷纷涌进超市,超市货架的矿泉水很快被抢购一空。
这个时间差极其关键,它意味着,从4月10日17时到4月11日的12时,这中间接近18个小时的时间里,真相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兰州市民都被蒙在鼓里。
可怕的地方在于,没有人知道,这次的苯污染到底发生多少天了。到底这一次的兰州威立雅检出苯超标是偶然的发现么.
不少公众或许不知道,我们也是查了之前的新闻才知道,就在今年3月6日,网曝兰州多地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就在一个月前,兰州市有过自来水受污染的“传言”,市政府当时做了辟谣,对“传谣者”做了处理。后来的解决方案是:兰州市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一系列降低氨氮含量的措施,自来水异味逐渐变淡,后异味基本消失。只是尽管之后的监测数据显示水质安全,但市民依然感觉自来水有异味,加上对信息公布迟缓的不满,许多市民对监测结果表示质疑。
距离上一次全面检测,即今年3月初自来水异味事件后检测结果没有超标仅过了一个月,就出现这次的事情。无论这两件事是什么样的联系,政府公信力都被打进颗新的钉子。而在此间,威立雅水务集团则回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请求。
水污染真相为什么迟迟没有公布.这必须要给个真相,如果一个现代城市的自来水是否安全都要打上问号的话,那么人们就会质疑还有多少污染的不确定性在周围潜伏着。这反而会加重人们对政府环境安全承诺的怀疑,比如这几天就有人说了,跟中国的水污染比起来,或许雾霾都只是小菜!
事已至此,人们也并不想听谁的道歉,任何道歉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真相能抚平大家的情绪,兰州市理应还原这18个小时中每一个节点发生的事,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
并且要明确好,到底谁该为兰州水污染事件负责.
这次兰州苯超标一事之后,管理层或媒体总是有意无意的引导公众将愤怒目光投向了兰州威立雅的外资背景。
从资料来看,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是2007年8月由原兰州供水集团与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组建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具体的操作是威立雅以溢价1倍的17.1亿元高价拿下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份。此后,兰州市国资委占有55%股权,法国威立雅水务占有45%股权,合作期限30年。
威立雅环境集团是当今全世界唯一一家以环境服务为主的大型集团,业务遍及五大洲77个国家,水务在全世界水务领域排名第一。它也算是中国水务领域最大的投资运营商,占中国水务领域的60%。在入主兰州自来水市场后,威立雅不断复制兰州模式,横扫天津、宁夏、海口等多个城市的水务市场,成为中国水市场最大的洋水务集团。
或许他们会说,中国的水安全交给这样的洋水务集团,合适么.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水、医疗、交通、铁路、电力等都是公用事业,本来就属于非竞争领域,本来就不适合市场化经营,所以很多人强烈反对民企和外企进入公共事业。无论民企还是外企这些私营企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社会服务。他们必然会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乱排乱放、忽视安全等。自来水更是生命产业,能交给外资或民企来经营.
可国家为什么要把水务行业偏偏卖给私人企业,甚至是外国人.
根源还是中国城市化太快,需要大量的水行业投资需求,而国有水业实在太低效,无法满足。为应对这些挑战,2000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城市水业改革。只是虽然不断改革,但水业毕竟具有公共性,市场化也只能是适度的。而且水价刚性,涉及居民利益,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国内绝大多数水务企业都只是“特许经营”,让这些私人部门投资经营一段时期后,由公营机构收回。而且就算是有外资或民资掺入,基本国有资本依然控股,所以私人资本、外资又有何可担心的呢.
有一家媒体的话说的好,公营机构并不天然就为民着想,私营企业也不见得只会攫取利润,只要有合格的监管部门,把水务行业交给国企还是外企,并不重要。
归根结底,中国由上而下,包括了民间资本以及国有资本的全方位污染,恰恰是国家对于污染检测、排查、索赔、惩治的力度不足。就兰州的事件而言,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如何发现、何时发现都尚且无法形成统一的说法。这种复杂的关系网背后,实际上我们想起早些时候,中国本身想要建立整个水资源体系的监测网络。然而这一网络,最终流产于各个部门的权力倾轧之中。
过去中国治理污染的感觉就是只管自己不顾邻居,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情况。实际上近段时间不断推进的京津冀一体化,在类似的局面上对于未来的城市发展有着非常强的借鉴意义。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在于雾霾治理,过去北京的想法是,我要蓝天,我不要工厂,于是工厂全部跑去河北了。然后北京说,你围着我造工厂,我没法活,河北则是我没有工厂我就没法活。于是这种互相扯皮一直发展到今天。京津冀的一体化,实际上探讨的是区域经济之下,经济互补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可持续性。北京出口第三产业给河北,换取其工业的逐步淘汰,平抑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压力的同时,推进环境的改善。实际上,京津冀一体化,恰恰是做出了过去数十件中国发展模式所没有的尝试。
对于眼下的水危机,实际上在国家统一监管加强处罚力度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类似的一体化模式。否则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就死路,无疑是在时间上,给污染的问题雪上加霜。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