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总能隔三茬五听到这家那家中国公司的某个产品拿到“红点奖”。再看看那些产品,其设计也不过如此……由此,这个奖项的权威性变得可疑起来。
2014年5月,罗永浩则直接在锤子发布会上说,“(红点奖)是中国家电企业最喜欢花钱买的一个奖,这个奖在工业设计圈是一个笑柄。”
红点奖到底是个怎样的奖项? 真的如百度百科中所显示的是“设计界的‘奥斯卡’、国际公认的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还是像罗永浩所说“是……一个笑柄”?
今天周末,我们就来扒一扒!
“红点奖”到底是个什么奖?
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由德国著名设计协会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于1955年创立。该奖以“促进环境和人类和谐的设计”为理念,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由纯粹的德国奖项逐渐变为国际奖项,也同时由最初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公众的设计论坛转变为设计行业的商业推广机构。
红点奖共分为三个大类: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传达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据红点奖组委会回复给虎嗅君的邮件,2014年,红点奖组委会收到了来自78个国家的超过16,500件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奖项并不是从红点奖被创立以来就同时存在。产品设计奖历史最为悠久,诞生于1955年,传达设计奖于1993年开始评眩设计概念奖最为年轻,2005年才设立,并且与其他两个在在德国埃森的Design Zentrum 总部颁发的奖项不同,这个奖项是在新加坡的红点设计博物馆举行颁奖仪式。
“红点奖”实则有几类
以上提到的三类奖项,含金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是产品设计奖。据红点官网,产品设计奖要求参赛产品必须是两年内已经上市的或正投入量产即将上市的产品,特制产品不能参赛。
产品设计奖又分为三个级别:
最高级别的“最佳中的最佳奖”甄别标准较为严格,在2014年的获奖率为1.5%,我们可以从获得此最高奖项的通讯类产品体会一下:
以上图片显示产品为—— Deluxe Bus Video Panel BVPC 850 室内视频通话装置
LG G Flex 智能手机
索尼 Xperia? Z Ultra 智能手机
SpareOne Phone
此外,产品设计奖每年还会评选年度设计团队(Design Team of the Year),这个奖项不接受报名,从每年的获奖者来看,红点奖这个不提名奖项还是颇有重量:
1995:西门子(Siemens)
2001:苹果(Apple)
2007:宝马(BMW)
2008:博士设计中心(Bose Design Center)
2012:保时捷(Porsche)
2013:联想(Lenovo)
2014:Veryday(一家瑞典工业设计咨询公司)
传达设计奖主要面向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和交互媒体产品,和最近在我们在科技圈频频听到的红点奖关系不大,此处不做讨论。
再来看看最年轻的设计概念奖,据官网信息,设计概念奖广纳从公司企业到设计专业学生等各界人士的参赛作品,单是2014年,红点设计概念奖就收到63个国家130个设计院校、300家公司和设计工作室、883位设计师以及1071个设计团队提交的的4791件作品。
该奖项下,又分四个等级,分别是:
最高奖项“红点之星”每年只有1个获奖产品,“最佳中的最佳奖”是从所有产品类别各选出中最优秀的一款,2014年共有40个参赛作品获得该奖项,而“红点奖”和“优异奖”则没有获奖数量的限制,还以去年为例,4000多个作品里就有202个作品获得“红点奖”。
另外,浏览官网这两个奖项的历年获奖产品可以发现,获奖作品实在数量众多,甚至于在页面底部会提示:页面只显示300个获奖作品。
罗永浩所炮轰的“工业设计圈的笑柄”,和频频出现在国内媒体中的“红点奖”和“红点设计大奖”实际上指就是这个设计概念奖项下的中低级“红点奖”子项,而非整个红点设计大奖。
真的花钱就能买?
不仅是罗永浩,其实工业设计圈内很多人对于红点设计概念奖的含金量都表示不屑,但是否真的如罗所说,该奖项是企业可以通过花钱买来的呢?
确实,只要你想参加红点奖的评选,你就必须得交钱,这是因为红点奖是个没有赞助商的商业奖项,所有参赛者都必须缴纳参赛费。据新浪家居文章:从某设计师公开的数字看,一次评审到得奖,大约需要花费人民币20000 多元。
但这只是参赛费和评审费,交了不意味着一定能获奖,获奖作品也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产生的:
所以说,这个奖项确实要花钱,并且获奖率也确实不算低,但花钱就能买的结论目前没有太多的证据来支持。
只能说,德国人在维护传说中的严谨性的同时,挣钱也确实有一套,做足长尾奖项的“生意”,维护头部奖项的权威性。
设计荣誉还是营销概念?
本文开始已经提过,红点设计大奖已转变为设计行业的商业推广机构,红点一方为设计概念奖获奖者所提供的一系列商业推广优待服务是设计者和企业们热衷报名参赛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推广服务包括:
使用红点标志传播与行销
获奖产品在新加坡的红点设计博物馆展出一年
获奖产品收录于《红点设计年鉴》和红点APP程式
相关的公关与媒体服务
一方面,是一条龙的商业推广服务的吸引,另一方面美国、日本、英国等传统设计强国的缺席对于其他参赛产品来讲降低了获奖难度。
设计强国们如今更愿意参加美国的IDEA(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和日本的G-Mark(Good Design Award),这两个奖项目前在国际工业设计领域享有较高的影响力。
据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许江在2014年写的文章,他认为,虽然红点是面向全球征集作品,但客观上,参赛作品“绝大部分来自亚洲,具体来说,主要来自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三地。”
设计·中国网站于2008年年末发表的一篇关于当年红点设计概念奖的报道中曾透露韩国2008年参赛作品数为741件,通过简单的计算不难发现,2008年中韩两国(不含中国台湾地区)共计投递作品1027件,占所有投递作品总数的53.88%。……通过近5来年来对红点概念奖获奖年鉴的统计,以及2008至2010三年中国大陆地区参赛作品的递增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中韩两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近五年来获奖作品数量占所有获奖作品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72%、74%、74%、75%、79%,呈递增的趋势。为了方便中韩两国红点概念奖的参赛者,“红点”一方面在两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设立办事处推广赛事,一方面在其概念奖官方网站上增加中文与韩文界面(除此以外仅有英语和德语).
中韩两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还未有具备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奖,他们急需通过红点奖这个舞台证明自己的设计实力,因此造就了今天红点概念奖的火爆,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红点设计概念奖的国际地位,使其更像是一嘲三国杀”。
根据新浪家居统计,2012年红点奖获奖作品主要被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三个地区瓜分。
由此来看,红点设计大奖的商业化操作提高了其关注度的同时,也导致大量急于证明自己和有营销需求的产品涌入,这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其在业内的认可度。
好啦,扒到这里,红点奖到底是个什么奖大家想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拿了红点不一定就牛,但也不能说红点奖里没有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