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行业”,平安万家医疗(以下简称:平安万家)董事长范少飞说,这是平安万家创办的初心。
尽管成立时间并不长(2016年7月),但平安万家肩负的重任显而易见。在整个平安集团“医食住行”的大战略中,我们不难观察到医疗健康在其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用首当其冲来形容。
而平安万家则是平安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落子。除了桥接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与医疗服务支付场景之外,这个要深度嵌入医疗系统最核心要素的平台,一开始就把自己下沉到了中国最需要改变的基层医疗当中,沉淀资源、提供服务、建立标准、构筑生态……
这些一步一步要去夯实的工作,其实就是在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使之真正有效的发挥作用。
在接受《四百味》专访时,范少飞讲了一个故事:一次,他看到一个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乡村医生的视频,那位正在石场凿石头的村医告诉记者,石刻赚的比他当村医的收入多多了。
这让范少飞深感改变的意义,“实际上,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对于基层医生而言如何让他们在地方上更稳定,值得我们思考。”
搭平台,通则不痛
医疗是技术驱动型行业。真正做得好的医院一定是有很牛的医生资源,实际上这种优质医疗资源如果能够流动起来的话,效率远超想象,能带动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
从市场来看,基层医疗的需求最大,但基层医疗机构也是最弱的。尤其是诊所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得到的是整体的提升,“我们要做的就是往基层领域沉,以诊所为切入点。”
范少飞说平安万家是希望用互联网使教育培训触达到更多的基层医生,同时通过科技的手段,把检验、诊疗、慢病管理方案推广到基层。
“通则不痛!”范少飞说平安万家建立数字化平台也在探索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把需求和供给打通,基层医疗的痛点问题才能解决。
“目前平安万家的平台有50000多用户,开通系统的约有12000多家。现在都说‘互联网’,其实我觉得是‘联互网’,先联通后互动,最后形成网络。”
于基层医生培养而言,平安万家构筑的这个数字化平台不仅改变了全科医生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让基层医生能够借助现代化、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快速地提升服务能力。为此,平安万家也在研发智能诊断、人工智能等一些医生辅助决策手段。
于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诊所而言,平安万家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是一套管理运营的框架、体系和解决方案。通过平台提供质量管理和管控的一些数据用以监测。
比如,在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过去对于质量安全的问题是缺乏主动管理意识,或者没有专职的人员负责。这正是平安万家可以帮这些医疗机构补齐的东西。
平安万家把基层医疗的质量安全始终摆在首要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满足核心痛点的一些需求。比如医生培训,医疗机构系统建设和管理赋能,提升这些方面是为了做好下一步迎接市场增量的准备。
建标准,“我要做”的改变
“未来,我们会在质量安全方面、技能方面、管理运营方面等做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培训。而对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诊所,相应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平安万家的未来内容规划,范少飞对《四百味》如是说。
但这一切需要先建立基层医疗诊所统一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简单,因为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诊所,“建立一个普遍性的标准是很大的挑战”。
即便同一区域市场的诊所,也在诊疗效果、知识技能、服务水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从平安万家对目标诊所的培训过程来看,每个机构的整体情况不同,初始条件会有差异,经过了解标准、对标、找问题、提升的循环,通常改造升级一个诊所需要3~6个月的时间。
基于市场需求,平安万家医疗联合国际医疗质量服务体系认证机构JCI、DNV GL推出平安万家医疗认证标准。标准设定包括:质量管理标准、日常质控标准、运营服务标准以及常见病诊疗规范在内的多维度标准。
“从引进标准后,还要与行业协会充分地讨论,标准本身还有一个落地的过程。”毕竟认证标准要在评审过程中不断地与实践结合,否则标准就不具备太大的指导意义。此外,标准也在不断地丰富。
“等我们完成1000家评审的时候,这个标准就更趋近完美,成为市场指导的通用的一个标准。”范少飞说平安万家的审评机制,不是“像考试一样打个分就结束了,而是要让它能够改变,能够让它的实践方面有提升”,这是平安万家评价诊所的最大价值。
“对于医疗,一定是‘我要做’,不是‘要我做’,自己去建平台或建诊所才有动力把它做好、经营好,‘挣工分’方式是很难做好服务行业的”。
连诊所,赋能基层医疗
“我们的任务是到2018年遴选出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来合作。”范少飞向《四百味》表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平安万家主要关注单科诊所、中医诊所、口腔诊所、内科诊所、全科诊所等。
在平安万家医疗甄选的诊所规模上,有占地达到上千平米的大诊所。但主流的还是40平米以上的诊所,以及400平米左右的综合门诊两种类型。
从地域分布上看,平安万家医疗2016年主要从核心城市着手,在全国10多个梳城市布局。目前已经从核心城市向周边辐射,现已经触达了众多二、三、四线城市,主要是常见并多发补有慢病的管理、健康的维护为主。
最终,平安万家将从全国90余万家基层医疗机构中选择近千家优质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核心合作伙伴,提供系统平台、初评辅导、企业服务、商品营销、品牌营销、万家人才、医疗保险、万家培训、运营手册九大赋能,探索基层医疗服务模式。
尽管基层医疗服务相对薄弱,但范少飞也观察到了一些有利因素:“在城市,我们都不知道邻居是谁,医生也不知道患者是谁;越到基层越是熟人模式,医生认识大部分的患者已经是成形的模式。拿乡镇来说,镇上的诊所人口流动本身就不大,这20年就诊的人都差不多,甚至有患者看完病一个月、两个月或一年才付费的情况。”
范少飞认为,越往基层越符合医疗服务的本来规律。卫生界的三大法宝:合作医疗、三级预防体系、赤脚医生,实际上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只不过加个“新”字。新农合解决筹资的问题;分级诊疗,也就是三级预防。
现在,平安万家要做的就是把分散在全国基层医疗的精英们链接起来,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培训服务,让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快速成长起来。
创模式,打造生态样本
通过集中化服务、检验服务、设备投放,金融服务,如此构成一个生态,借助平台降低成本。这是平安万家未来发展的生态打法逻辑。
“未来,针对B端的服务会比较多,重点合作的对象是垂直领域,我们做好平台,诊所来用这个平台,然后他们用技术再服务更多的人,这就是医疗的生态”
具象到具体的环节,范少飞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市场,平安万家最先要解决的是转诊问题,“除了和第三方合作,我们自己也在建转诊网络。”
范少飞告诉《四百味》,平安万家在河南试点项目就是村卫生室直接和县、市级医院连接成为会诊通道,最后可以做转诊,核心是健康档案数据的管理。
“全科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资料档案整理好,如果有患者转诊的情况,在转诊时给专科医生一封信,那专科医生就不必花时间去访问不相关的历史数据了,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成本。”
而平安万家要做的就是把通路、基础设施都建好提供给医疗机构,那么新型医疗就有了一个基本框架。此外,范少飞认为一个成熟的医疗体系是患者、支付方和服务提供方的一个三角关系,而现在看到的都是甲乙方的博弈,医患关系就容易出现矛盾。
“未来,医疗一定是有第三方支付参与的。”从整体的逻辑看,平安集团三十年发展积累的巨量客户是核心资源,但有服务的闭环才会有支付,有支付才会有客户导流。
“如果是饭馆导流,这次吃得不好大不了下次不去了,医疗则不同。于是我们的标准提升到管理的水平,要有可追溯的、记录的数据。可以说,我们一方面是导流,一方面解决支付问题。”
现实中,在很多地方存在用医保个人账户去药店买油、买米的情况。因为,在医保上购买服务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没发挥购买服务的作用。
而现在医保个人账户能够买商业险是一个不小的突破,老百姓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可以买商业保险,如果生病的话还能有一个保障,这会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个人购买或者交给商业保险公司去经办,能把医保里的钱花得更有效率,这是未来商业医疗保险的一个方向,关键点在于去购买服务。商保的加速发展会催生出更好、更多的选择。”范少飞的判断是商保会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
《四百味》对话范少飞:下沉基层医疗,撬动行业价值链重构
《四百味》:平安万家为什么一出手就下沉到基层医疗?
范少飞:我们认为短时间内公立体系的格局,转变起来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们切入行业肯定是要找最薄弱的突破口,就是基层医疗。另一个维度来讲,基层医疗是解决日常医疗服务的核心领域。
《四百味》:那么具体如何下沉到基层医疗?
范少飞:搭平台、建标准、连诊所,基本操作就是这个思路。实际上,这个行业是需要一个提升、改造。那么,面对数量众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平台化的运营和管理一定是大方向。所以我们就先建立一个平台,聚拢这些诊所,通过标准评估将诊所进行分类。
《四百味》:非公医疗机构近两年是发展比较快的,基层医疗发展对于非公医疗具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范少飞:从国际经验看来,基层医疗大部分都是非公立的,都应该是市场来解决的。所以,需要给市朝医疗一个巨大的空间,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的这些医疗服务的延伸。
《四百味》:除了诊所的入驻量,怎么样让平安万家保持跑在行业头部的这个状态,竞争优势主要是什么?
范少飞:所以要发展,我们就得跑更快。做评审、建联盟,实际上也是尽快地形成最大的平台网络,能和这些诊所更多互动,建立强链接,找到业务的循环、闭环。谁先做到了,谁就能把握好市常
《四百味》:线下的基层医疗资源入驻平台之后,平安万家给他们输入的资源或服务是什么?
范少飞:我们总结了九大赋能,囊括的范围比较广。实际上满足需求总是从最刚性的需求入手,诊所目前最刚性的需求是客户导入,所以,“你需要什么样的客户”、“你能够服务什么样的客户”、“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是我们所关注的。
《四百味》:平安万家的线上平台与需要落地的医生集团的合作思路是?
范少飞:医生集团也需要基层的患者,实际上未来就是一些技术的普及,配合这些医生集团建立直接的联系,这样一来,一些服务、检验、检查其实在基层都可以做了。
《四百味》:医疗是一个高度政策敏感性的行业,你们目前最希望看到的政策变化是?
范少飞:从顶层设计来看,大医院限流,试图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分流到基层去。医院挂号收费调价后,明显达到了分流的效果,之前感冒也要看主治医生的情况骤然下降。也就是说政策力度有多强,有多彻底,改变就来得有多快。
大医院“有动力放”,基层也得“接得住”。至于基层医疗能发展多快?现在真的是百舸争流,绝对是最佳时机。政策上做好基本的医疗保障,可以让市场去满足多元化需求。现在来看,我认为可能最大的一个方向应该就是支付端,未来商业保险的发展会撬动整个行业重构价值链。
《四百味》:平安万家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范少飞: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平台一定是网络化、体系化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搭建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诊疗。更需要推预防为主的服务,而不是等生病再去治病,后者投入是巨大的。
所以,在基层医疗,在全科方面,平安万家主要是要把诊疗模式或者说服务模式的生态建立起来。这样诊所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培训、业务支撑,能够降低它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