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莱士:受益于药价放开的血液制品龙头
点评:
1、药价放开,血液制品提价潜力大。出于对血液制品安全性的把控,国家在关闭部分不合格浆站的基础上也严格限定了新采浆站的批建节奏;同时对于献浆人群的采浆次数也进行了严格限制,浆源供给不足导致近两年国内采浆量只有5000吨左右,而实际需求在1.2万吨左右。
血液制品多数属于医保目录或基药目录内所含药品,此前国家规定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自2012年10月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5g/瓶:50ml)最高零售价格调整为561元/瓶;自2013年2月1日起,人血白蛋白(10克/瓶:50ml)最高零售价格调整为378元/瓶,人血白蛋白(5克/瓶:25ml)最高零售价格调整为220元/瓶,人免疫球蛋白(300毫克每瓶:3ml)最高零售价格调整为74.10元/瓶,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IU)最高零售价格调整为82.60元/瓶,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200IU)最高零售价格调整为228元/瓶。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使得病患最终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产品价格远高于产品的最高零售价。此次国家放开药品价格,血液制品的价格将由市场决定,供需矛盾决定了血液制品将有较好的提价能力和潜力,只是提价空间略有不同:白蛋白<凝血因子<静丙,产品综合提价水平在20%-30%。行业毛利率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2、上海莱士:受益于提价的血液制品龙头。上海莱士在注重自身采浆站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外延式并购,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浆站数量及年采浆能力第一的企业(采浆能力900吨左右);同时公司计划五年内步入世界级血液制品企业之列(采浆能力1500吨以上)。我们判断具有较强整合能力的血液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具有非常高的投资稀缺性特点,可获得超额收益,上海莱士产能最大,在产品提价方面有更强的话语权。
3、盈利预测。不考虑外延收购及产品提价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7.1%、26.6%和23.6%,EPS分别为0.74、0.93和1.15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7、61和49倍。考虑到公司未来在血液制品领域继续通过资本整合提升整体规模的实力、加强血站建设的内生性增长的能力以及产品的提价空间,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血液制品安全风险;2)公司在资产整合方面进度不达预期风险;3)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公司部分采浆站关闭风险;4)产品提价进程低于预期风险。(联讯证券)
九安医疗:依托硬件优势加速转型
公司 14 年全年实现扭亏
2014 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25 亿元,增长 4.39%,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1019.75 万元,实现扭亏。 201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7 亿元,增长 4.0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86.79 万元。 其中, 2014 年公司转让iSmartalarm 公司 60%股权,转让价格 1200 万美元,对公司当年业绩影响为8193.81 万元。
九安医疗
iHealth 系列产品的实现快速增长
2014 年 iHealth 系列产品在欧美和国内均继续快速增长, 收入比 2013 年增长67%;国内自主品牌在线上和线下的竞争日益激烈, 收入较 2013 年下滑22.63%; ODM/OEM 产品收入较为稳定,比上一年略增长 4.20%。
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速较快
2014 年公司管理费用 1.20 亿元,增长 66.55%,主要是源于募投项目运营费用和欧、美团队人员增加导致相应薪酬增加所致; 研发支出 4104.74 万元 (占 2014年营业收入 9.65%), 增长 25.85%,主要用于公司开发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新产品。为快速占领移动医疗市场提供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 转型期间公司对硬件、应用软件和云端持续加大投入。
依托硬件优势,加速转型
在移动医疗领域,公司目前的优势体现在硬件上, 未来计划依托硬件优势遵循从下而上发展路径,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到健康云端大数据,实现垂直产业链整合,未来的盈利模式是健康大数据的商业化。 2014 年公司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投入,扩大 iHealth 产品用户数量,不断积累健康数据。同时,公司亦开始布局健康、智能安防、天气等新领域。
盈利预测与评级:
预计公司 15-17 年 eps 分别约为 0.016、 0.060、 0.182 元。 公司目前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以硬件优势为依托,积极探索移动医疗的新商业模式,考虑到未来移动医疗行业可能出现的爆发性增长,以及公司处于该领域较为领先的地位等因素,维持公司“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失败和消费者不认可的风险、 公司转型失败的风险等。(渤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