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锦秋 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上周,有3家IPO企业被发审委否决,凸显发审委的发行审核力度正在加强,笔者对此非常认可和赞同,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拟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利益才更有保障。
由于去年牛市期间对新股的放肆爆炒,现在留下一个后遗症,那就是不管二级市场如何低迷,投资者对新股也都来者不拒,企业只要过了发审这一关,无论什么新股,投资者都打破脑袋抢购,现在投资者根本不会再去研究什么招股说明书、不会再对新股做任何价值判断、一切全听凭发审机构把关。显而易见,如果说在股票发审这一关再把关不严,发行人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甚至造假,或者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巨大不确定性风险,投资者炒来炒去,回头一看发现炒作的只是一堆垃圾,这对整个市场都将是灾难性的。
股票发行审核绝非只是走下程序、做做样子,此前股票发审通过率很高,人们担心萝卜快了不洗泥,而在前段媒体质疑新股博敏电子
存有造假上市嫌疑之后,这更加重了市场担忧。上周发审委否决几家企业IPO申请,从中可以发现发行审核工作正在逐渐趋于精细。比如发审委对被否决的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询问4个问题,有个问题是“请结合发行人产品特点说明发行人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的原因”。毛利率远高于同行,这也正是投资者所关注和屡屡猜疑的。
美国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其将保证发行人注册说明书“充分披露”对投资决策有用的所有“重要事实”的审核责任落到了SEC的头上。SEC在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发行人的有关风险披露是否充分、财务会计处理是否合规、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等等;尤其这其中财务问题更是重中之重,SEC在审核人员安排上,有三分之二的审核人员为会计师。A股发审委同样应该确保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及时,不能财务造假,这是最起码的;此前我们由于担心会计师事务所是股票发行上市的“利益中人”,从而大量裁减会计师发审人员,这是因噎废食、矫枉过正,理应对此适当修正。
作为拟上市企业,其编制的招股书等材料理应全面真实展示自己,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要存有夸大或造假的侥幸心理,上市材料要能够让人看懂,前后不能逻辑矛盾,如果连专业发审人员看完之后也是疑窦丛生,这样的招股书很可能被挡在门外。发行人有些情况可能比较特殊、可能让外界难以理解或误解,这个时候就应主动详尽披露,提前解开别人的疑窦,而不是自说自话。
至于发审人员是否应该对发行人进行价值判断、是否应该完全由投资者来判断,这是个比较高深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个发展方向,但面对A股市场核准制、以及投资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散户这些现实,发审人员完全抛弃对发行人的价值判断、恐怕还为时尚早。散户缺乏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风险判断能力,对于存在重大因素可能影响企业持续盈利发展的、还是不应让它上市,此类公司虽得不到普通股民的投资支持,但可以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股民的血汗钱毕竟不是风险资本,假若企业前三年盈利正常、一上市就巨亏,这是股民所难承受的。
谈到这里,自然就要谈一下亏损企业上市问题。此前创业板曾提出推动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假若这个想法得以成行,那么首先投资者的“三观”就要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亏损企业不再是垃圾股代名词、甚至是一家有“发展前途”的好公司,而事实上散户根本就没有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最终将会在此类股票吃大亏。目前A股即使规定只有盈利企业才能上市,也还远不规范健康,A股连走路都走不稳、就想要跑,让亏损企业上市,那样就会摔得很惨。美国资本市场允许亏损企业上市,是资本市场发展到相当高水平的结果,其有大量配套制度来支撑,比如集团诉讼制度、SEC的诉讼制度、做空机制等,这些都有利于投资者索赔,也可遏制亏损企业投机上市意图。
综合来看,股市“宽进严出”是必然发展方向,但这个“宽进”,绝不是说发审委的审核力度放宽,也不是说什么企业都可以上市,而是应该让那些真实披露自身发展情况、同时又符合交易所上市基本门槛的企业尽快上市。另外,把好了IPO大门,同样要把好重大重组、借壳上市等“后门”,目前不少垃圾资产通过这些“后门”混入股市,其后遗症已经显现,比如重组资产承诺的业绩难以达到,有的更改承诺、有的耍赖,股价炒上去了,业绩却跟不上,这给股市带来新的隐忧,理应对此采取堵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