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2015年第6期
文/本刊记者 冯庆汇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出现连续逼近“跌停”走势,市场中甚至出现了看空人民币的论调。然而无论从何角度看,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尽管央行近日已经降准,但人民币仍然是世界货币市场中的定海神针,也依旧是我们持有货币的首选。
最近的外汇市场风起云涌。从欧盟宣布实行量化宽松以来,瑞士、印度、秘鲁、埃及、土耳其和加拿大等国纷纷加入降息队伍——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就这样打响了。还未降息的货币也纷纷躺着中枪,比如前几日没有降息的澳元就突然发生暴跌。
人民币于是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国内、国际各种势力的推动下,近期罕见地连续多日触及对美元中间价波动下限,央行近日还实行了降准。“人民币跌停”、“人民币贬值论”进而大行其道。但情况其实远未到这一步——无论从何角度看,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央行也不会容忍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我们的外汇储备之巨完全有能力干预),人民币对美元外的其他货币大多数还是升值的。不过,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贬值,倒是有利于消除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真的在贬值?
从2014 年12 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再度迎来一波贬值。这一轮贬值,和去年2月份的那轮相比,幅度更大,波动更猛,因而引发舆论的一阵尖叫。
就在1 月30 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后不久跌至6.2597,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1370 折价达1.935%,很多媒体用了“跌停”这个词描述汇率走势。
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的官定汇率——汇率中间价仍然保持稳定,但即期汇率市场上的每日收盘价相比中间价贬值幅度接近2%,意味着达到了政府所允许的日内波动幅度上限。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波动抵达上限,“跌停”这个词有些耸人听闻了。但在一周的5 个交易日内,连续出现3 次逼近下限的情况,引发的负面情绪也可想而知。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在去年1 月26 日戛然而止后,围绕中间价的波动一直持续。2014 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超过2%,但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却是升值超过2%。所以,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太多变化。
2015 年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最近,人民币在海外的离岸远期市场(NDF 市场)上,近期也在走弱。从离岸市场的远期汇率推算,意味着目前国际市场预期在未来12 个月里,人民币将相对美元贬值接近4%。
但若放眼全球,人民币却可称得上异常坚挺的货币之一。从目前看,全球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络绎不绝。大部分国家都在采取降息政策。
最近几周里,各种意外纷至沓来。先是欧盟宣布实行量化宽松,接着瑞士突然宣布瑞郎脱钩欧元,引发货币市场剧烈动荡,欧元急速贬值(于是人民币对欧元则出现了升值)。受到降息预期的影响,澳元、纽元和加元等货币1 月29 日突然大跌,其中澳元崩溃性下跌到近5 年低位。人民币相对于这些货币,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值。
所以在当前的货币大战中,事实上,人民币和主要货币之间大多数仍是升值状态。
三大原因
那么,人民币对美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贬值走势?原因非常多。
首要的,坊间公认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从而导致美元走势过于强劲。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主要来自近期美元的强劲升值。就经济增长来看,美国目前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特立独行”——在其他主要央行还在进行量化宽松或降息的时候,美联储却放出风声说今年可能加息。
全球的流动性正加速回流美国。这种经济面和货币政策面的明显差异令美元大幅走强。人民币虽然号称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但实际上从未公布一篮子货币的权重,从过去历史走势看,一篮子货币中美元的比重极高,所以理论上人民币主要是和美元挂钩的。这就是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几乎没变,也是为什么人民币被美元带着相对其他货币大幅升值。
同时,既然人民币跟着美元涨得多了,自然就有相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因此,在美元走强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市场汇率明显走弱。
第二个原因,则是资金的流出。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伴随着近期资本的流出。根据一些学者的推算,用外汇占款、贸易顺差等数据可以估算出,2014 年12 月我国单月资本流出达到了创纪录的6000 亿元。而在2013 年6 月“钱荒”的时候,我国一个月的热钱流出也不过3000 亿元。这可能是人民币贬值的推动因素。
国内货币市场中的资金成本在走高,表明资本外流已经影响到了国内资金面(当然也不排除是年尾因素)。这与2014 年2月份那次人民币贬值差异较大。
去年2 月,人民银行通过大量卖出人民币,主动压低了人民币汇率,打掉了当时市场内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为去年3 月汇率日内波动幅度平稳放大创造了条件。而当时人民银行卖出的人民币(也就是外汇占款)也补充了金融市场的资金,令国内利率在人民币贬值的同时走低。而去年12 月至今的这次贬值则伴随着资本的流出,使得国内利率走高。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资金的套利行为。去年11 月以来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比在岸即期汇率更“便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在在岸人民币市场“售汇”,在离岸市场“结汇”,这种套利行为自然增加了在岸人民币的抛售压力。
慌什么,人民币稳得很!
2 月4 日晚,央行宣布降准,等于是我们参与到了这场全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战争中去了,但人民币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定海神针。甚至有些市场人士认为,在对美元贬值之后,人民币仍有一定幅度升值。
人民币贬值的背后是美元太强,并非人民币变弱——这是重点。欧洲央行实行量化宽松后,人民币兑欧元破纪录地跌破“7”(说明人民币相对欧元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去年10 月以来甚至是不断攀升的。
问题在于,人民币自身弹性不足,相对多国货币的升值实际上不利于出口部门。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有利于中国出口,增强竞争力。坊间猜测,这可能也是这一次人民币贬值而央行没有立即进行干预的原因所在。但是,不管从何种角度来看,人民币并不具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一方面,美元升值的动能将逐步减弱。美国比以往更依赖出口,强势美元和还在复苏中的实体经济,并不需要过于强势的美元。如果美联储延缓加息步伐,美元没有理由大幅升值,人民币也没有理由大幅贬值。
另一方面,国内的利率仍相比大多数货币具有吸引力。这说明,中国的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与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利差空间。这实际上对套息资金有相当吸引力,有利于吸引资金流入。
加上中国政府强大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展开,人民币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都难有大幅的贬值,而且大概率情况是保持其一贯的坚挺——这才符合各方利益。就在最近,人民币已经升级为国际贸易结算第五大货币,便是证明。
作为投资者,持有人民币仍然是最优选择之一。但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也令投资思路发生变化,即使持有人民币资产也需要转变思路。